时间源头,肆意大海

正如本书开篇所言:

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分布不均等;信息不再饥渴,而是已经过载。学如逆水行舟,但信息汪洋,怎能乘独木舟?因此,你需要用信任来过滤信息,站在时间源头,看潺潺溪流,肆意大海。

以对话式文体呈现十四场思想的盛宴,高信息密度,虽主题各异,思维方式不同,但都在反复阐释两个关键词:认知、时间源头。

站在时间的源头

对应章节

第十一讲、第十四讲、番外篇

当信息不再匮乏

“不要面对信息,而要面对人。信息不重要,信息承载人最重要,你得去和时间最前端的人群连成小社群。”当信息不再匮乏,每天被自媒体、各类社群、微信公众号、微博、云课堂等产生的海量信息裹挟着,如果不对这些信息加以选择,知识焦虑将如影随形。信息时代,需要成为信息的捕食者。

时间的源头即信息的源头

如下图所示:左边是机器学习的模式,右边是人类学习的模式。如果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信息和数据,那么人类的学习或者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最简单的模式是输入——加工——输出 。那么一个人对事物认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输入的信息数量与质量、对信息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需要来自输出端的反馈与调整。

image-20201012200015660

图片来源 :yangzhiping.com

从这个角度看,优势的形成在于改变输入、加工、输出三个环节。

image-20201012200033803

向着时间源头奔跑

书中安替老师提到:

年轻人越早去源头,越能节省奋斗时间,而且能找到同侪压力。我的任性,是时间前端+同侪压力下的任性。时间的源头主要是地理(如波士顿、北京)、人群(专业人士、内部人士和开智微信群)。 不要面对信息,而要面对人。信息不重要,信息承载人最重要,你得去和时间最前端的人群连成小社群。

积累某个领域的信息量是你一辈子工作的本质,站在时间的源头,会有更大的获胜概率。

信息不对称始终是存在的,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看得足够远方能够遨游在信息的海洋中。

我试着从时空变量关系三个方面构建一个向着时间源头奔跑的方法。

img

坚持个人的时间节奏

利用时间复利。”人们总是高估自己一年后能做的事情,低估10年后能做的事情“,拖延症、即时满足感最终打败了多数人。

跨时决策(Intertemporal decision)指人们对同一件事在不同时刻出现的结果如何取舍和平衡。

不同的时间尺度,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思考的角度不尽相同。比如,当从长远角读看事情时,更注重事情的意义和价值;当从当前看时,会更关心事情的具体操作。又比如,在做某事时我们会高估事情自己的执行能力,认为还有很多时间。拖延症便是如此。

关于如何解决拖延症网上的文章不计其数,但拖延症依然一年接一年。在”时间与决策”一章,提到了一些拖延症解决方法。结合自身情况,我把它总结如下:

  • 当下与未来
    • 当下既要关注具体操作,也要关注目的及意义;未来既要关注目的与意义,也要关注当下具体操作。
    • 不要高估自己在未来的执行力,高估自己的能力,对未来要有悲观的预测,假如我不能完成……
    • 关注某一事情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而不仅仅关注当下
  • 善用if……then……,WOOP
  • 设定最后期限,制定长期目标的可行计划,利用圈子的压力
  • 不做完美主义者,先行动起来,理解不确定性和概率,快速迭代

呵,大脑

章节内容

第一讲:成长思维与僵化思维

第三讲:神经迷思。大脑真的只开发了10%,神经迷思的积极意义

第五讲:结构阅读法

第七讲:认识大脑

心理学与生活

章节内容

第二讲:从心理学角度看男女择偶

第六讲:索取与给予

第八讲:教你如何谈判

其他

第四讲:可供性。关于设计与创造,物品除了可用性,还有可供性。

第九讲、第十讲:情绪与教育

第十二讲:文体与写作

结尾

目前重点阅读了第十一讲、第十四讲以及番外篇。本书其他的章节粗略的浏览了一下写了一些卡片,日后遇到相同主题时,可把相应章节作为补充材料研读。

参考资料

阳志平网志-如何建立好的学习习惯系统?

刘昕:在26岁时写给18岁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