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谎言,越早识破越好
1
农业只是一个普通的行业
大众眼中,一提到农业,立刻想到种点什么、养点什么、或者搞个农场,想到的是从事该行业单调、辛苦、没钱赚、低信息流动。这个不性感的行业,变成了大家眼中依靠“情怀”情怀才能存在的行业。
事实的确如此,但也并非如此。做农业有时候亏损得没钱赚,但有时候却是暴利!
以去年到今年价格一直高企的猪价为例。2020年上半年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值为2311.36元/头,同比涨幅1896.36%,净利润直接上涨10倍、20倍。截至今年7月15日,已发布中报预告的1527家A股上市公司中,260家公司预计利润同比翻番。养猪股最赚钱,房地产亏损最严重,牧原股份以至少净利润105亿元的水平占据榜首。
与此相反的是今年的鸡价,一个做养鸡生意的朋友告诉我,100元可以买到5只鸡,我听后大吃一惊。
农业的整体盈利水平的确不高,只是抗经济周期性能力强。很多被情怀蛊惑,看到政策补贴巨大,某个农产品赚钱,羡慕农场主自在生活,一下子就冲进农业的人,进去后才知道成本收益不是这么算的。
今年4月份去江苏盐城,见到一个经营1000亩蔬菜基地的80后新农人。5年前,他在南京当程序员,后来把南京的房子卖了,跑到盐城承承包1000亩地种蔬菜,按照他的算法,很快就能够回本并赚到钱。可今年,疫情最严重期间蔬菜大面积的烂在地里,损失了几百万。他叹了一口气,如果当初不卖房子,房产都升值了不少,家庭关系也更和睦(目前家人很不理解他)。
仅仅就农业谈农业,是永远找不到出路的,关于农业的谎言,越早识破越好。
2
土地私有化 + 市场化流动在中国行不通
很多人羡慕美国大农场式的发展思路,试图通过土地私有化+市场流动,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从而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天真的认为只要土地规模化后,农业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这种思想错在没有了解美国大农场怎么形成的,美国大农场竞争力何在,采用美国大农场发展模式的其他国家农业发展如何?
世界上的农业分为三种:
大农场农业:出现在完全殖民化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等,形成条件是大规模移民取代土著居民后形成的,经营农场的是移民而非土著民。农业特征是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程度高,但伴随着环境污染。
中小农场农业:出现在殖民地宗主国,比如欧盟。农业特征是中小农场主占大部分,农业收益来自农业的生态功能、环保功能、文化功能。
小农经济:出现在没有被殖民化的国家,包括东亚的日本、中国、韩国,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等。经营农业的为土著民。农业特征是农业兼业化,土地兼具经济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
中国农业形态极其复杂,不能以单一模式去看中国农业。在东北、内蒙、新疆地区,有条件实现大农场农业,但中国绝大部地区,农户拥有的土地极少,大农场模式无法走通。大家应尽早放弃单一模式发展中国农业,放弃对美国大农场的幻想,探索适合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
土地私有化 + 市场流动解决农业问题的思想,忽视了土地的经济属性及社会保障属性。若实行土地私有化,自愿或非自愿的把土地转出去,小农户会从小有产者变为无产者,大部分人涌入城市但没有匹配的就业技能,在城市中形成贫民窟,社会犯罪行为增多。典型的例子是巴西、印度、墨西哥,这些国家都有大量的贫民窟。
而如果农户还有土地,当在城市没工可打了,还可以选择回到农村依靠土地生存下去。今年受疫情影响,大量农民工没有流入城市,也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凸显了。
中国农业的问题,本质上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权益保护。
国家提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延长30年不变,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但依然值得警惕以各种名义侵占农民的土地,警惕冒进的合村并居,拆村并村。
3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并非下乡圈地
11月3日,农业农业部表彰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确权这项工作的结束。土地确权后,农村的市场要素接轨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但最令市场疯狂的是,允许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很多人想入非非,以为又有了发展房地产,下乡圈地的新空间。
真的是这样么?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核心是让农户有更多的收益来源。
这需要分三步走:
首先,需要的是清晰界定各项财产之间的关系,理顺财产关系,并通过法律固定下来。
其次,建立市场主体,农户以股权或者其他利益分享的形式加入组织,由村级建设的市场主体集中补贴、作为农户利益代言人。
最后,引入外部投资者,通过合资或者授权经营的方式,盘活农村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
2019年全国农村集体家底已基本摸清,为后续工作推进奠定了基础。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集体土地总面积65.5亿亩,账面资产6.5万亿元,非经营性资产3.4万亿元,经营性资产3.1万亿元。
整体上看,这个资产量是非常巨大的。从结构看,固定资产占比近半。固定资产为3.1万亿元,其中2/3是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的非经营性固定资产。
从地域分布看,农村集体资产大体呈“6、2、2”分布格局,东部地区资产为4.2万亿元,占总资产的64.7%,中部和西部地区资产大体相当。此外,超过3/4的资产集中在14%的村。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是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
既得利益者会拼命的维护自身利益,根据温铁军的研究“人们都不愿意对既得利益做任何调整,只在全局性危机影响到几乎所有人利益的压力下,各地区、 各部门、各产业和各企业才有认同并且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可能“。
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但可以肯定,农村集体产权对未来几十年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利于对接农村的市场,各地可以通过资源开发型、物业租赁型、乡村旅游型、农业生产型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吸引更多资本、能人参与乡村建设。
4
农业多功能性被大家忽视了
之前在江苏一个国家级农业园区做项目,书记一直强调他做的是“农业现代服务业”,而非“现代农业服务业”。我很纳闷为什么要这么提。他解释到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化学农业后提出的农业发展模式,依然强调对农业生产领域的服务,而“农业现代服务业不仅服务农业生产领域,还服务农业延申的旅游、文化等。
我们先不纠结文字上的差别,从中可以看出,看待农业应该转换思路,农业除了生产功能外,还有社会功能、历史传承功能、文化功能。农业多功能性是2006年在中央一号中提出来的。
时代变了,农业不再单纯追求产量,农民不在单纯追求吃得饱,农村不在单纯追求发展速度。
旧三农大家都很熟悉,即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而现在已经变成”新三农“了,即农民权益、农村发展和农业可持续。
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食品消费结构不断改善,高蛋白的食物摄入量增加,对谷物粮食的需求量有所减少,消费者视线从食物的数量转移到食物的品质。整个产业的价值进一步从种养殖向食品加工、流通及终端销售环节转移。除了生产外,休闲、旅游、金融、保险等环节是利益的增长点。
越是对农村资产进行单一要素定价,外部性风险越高。比如集中土地后,老板跑路,上访比比皆是;企业收入来源单一,不依靠政府补贴,就无法生存。
全国正在推进的农业产业集群,做大优势农产品,把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益,更多的留在农村。发展程度最高的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有很多名宿、旅游地区,值得其他地方学习。
5
乡村资产价值化是破解乡村发展困境的可行思路
产业资本介入乡村的模式包括:
社区内部资本兼并周围村落。农村内部有企业,完成资产化的改造。比如华西村、吉林棋盘村。
产业资本利用社区力量进入,产业资本和社区力量有所关联。比如产业资本通过村干部进入。
产业资本直接进入。成本高,风险大。
产业资本通过乡村建设的方式进入。风险较小,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不管哪一种方式介入,都面临和单个农户沟通产生的超高交易成本,加上资本逐利,农业投资长周期和低回报率,更难以吸引资本进入。
为破解这方面的难题,温铁军提出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三级市场理论,我觉得很有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他看来:乡村除了农产品有价值外,青山、绿水、空气、乡土文明等要素也是有价值,只是过去没被发掘。当前在三大资本过剩,加上中产阶级崛起,这些要素获得了重新定价的机会,即通过乡村资产价值化,吸引城市人群前来投资、消费。乡村资产化需要建立三级市场,大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三级市场壮大农村集体资产的方法在福建等地正在试点,推行下去需要协调政府、村集体组织、金融机构等多方面,并非易事。我觉得这个模式值得有条件的新农人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