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夏秋冬26

故乡的山

四川西南边陲,坐落着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小城市。她躺在两条平均海拔1600米的南北山脉之间,因故名为“船城”。

这便是我出生的地方。小城市变化缓慢,交通闭塞,与世隔绝一般。

年轻的人儿,总是憧憬着外面的世界。而去外面的唯一途径,是读书。感谢父母上小学时,把我送到乡上的中心小学,而在村上读小学的同龄人,没有一个考上好的大学。

少年的我,懵懵懂懂,并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好在成绩一直不错。每天早上,和小伙伴们背着书包,徒步4公里,来到学校,下午放学后又徒步回去,一走就是七年。每天上下学走6公里,这种行为放在现在,不可想象。现在,我很感激那段岁月,给了我一个健康的身体,多了一股韧劲,这是大山给我的。

初高中,去了一所才新建2年的实验中学。这所学校的校长,锐意进取,实行军事化的管理,每天7:10早自习,11:00点熄灯睡觉,一周上六天课。当时很不认同这样的学习方式,多年后,才明白这是小镇孩子突围只能采用的方法。

高中毕业,离开了群山包围的小城市。

蓉城的雨

大学报道的那天,蓉城下着小雨。楼房林立,道路宽阔,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么大的城市。

报道完成后,我便来到了图书馆,去每一层瞧瞧,每一列看看,我知道这是我未来几年的主战场。我对所读的专业,没有多大兴趣,加上老师照本讲课风格,学习氛围,让我很失望。于是,大学四年都在逃课,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图书馆看各种书,其他时间用在了校外学习、参加比赛、创业。

大学经历是丰富的,团队几人通宵改方案;冒着小雨去工厂进货;骑着电瓶车去菜市场调研;一群人清晨刷成都二环;远赴贫困山区开展公益调查;绕着操场谈自己的理想,一圈又一圈;大三开始,每周跑步10公里……我试图走出一个圈,但还需要沉淀。

四年后,从机场离开成都时,飞着小雨。山高遮不住太阳,我还想去更大的地方看看。

魔都的夏

我放弃了成都的工作,只身来到上海,去了一家金融机构工作。去的时候,正是盛夏。

离公司办公楼不远处的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象征着这座城市的繁华、国际化。办公楼下,衣着光鲜亮丽的白领们,步履匆匆,夜深了,办公区的灯依然亮着,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每天上班,我把自己的稚嫩包裹在西装革履之中,努力改善工作习惯,每天写复盘,每周写总结,写清单,到现在都没有间断。

工作性质的原因,我经常出差,每个月在15天左右,租的房子一个月住不到半个月。一年多的时间,去了8个省市,考察了无数项目,写了无数方案。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太理想化了,试图用自己的热情,去改变一个缓慢变化的事物。

现在回想起来,幼稚又可笑,也许这也是读书人的一个通病,自以为掌握了真理,实际上从未走出自我认知偏差。是该做出改变了。

魔都的夏,闷热的天气中,不时就下起绵绵不断的雨。

北京的秋

在上海工作一年多后,我借着项目变动的机会,申请从上海来到北京工作,那时,正是秋天。

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是没有任何烟火气,那并不是我关心的。来北京后,在第一家公司没有待几个月,就换工作了。很感谢第一家公司给了我一个全面了解产业的平台,很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的照顾。

哭泣的人,快擦干你的泪水,瞧,那美丽的星星正在对你闪耀。换工作后,面临很多挑战,压力瞬间大了不少,但我明白,这是未来更好发展,必需走过的一段路。要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最幸运的也是,年纪轻轻就知道这辈子要做什么。来北京的这一年,成长很快,逐渐清晰了未来要走的道路。

再回蓉城

很多朋友都关心的问我,什么时候回成都。其实,大学毕业前,我早已经有了答案。

也许,回去的那个季节,又是雨季。

小结

时间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雨季把我从边陲小镇带到了蓉城,夏季带到了魔都,秋季带到了北京。缩短时间看,似乎什么也没有改变,拉长时间看,改变了不少。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别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