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走访录:你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十一期间,某企业董事长(兼CEO)和副总来公司拜访,交流了一天。公司创立20多年,是某个地区细分饲料行业的老大,年营收8-10亿,净利润1亿以上,现有5个分公司,2个工厂(新厂投资1.3-1.5亿,明年投产),1000人左右,营销人员两百多人。京冀市场占总营收50%以上,其他地区占营收50%。

这家企业已交流多次。董事长从某985院校动物营养专业硕士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几年,30岁左右便和她的先生以及三个好友,创办了这家企业。

此处先写两个交流后,印象深刻的细节。

1

第一个细节:你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交流伊始,董事长抛出两个疑问:目前做的市场是不是到头了,要不要继续投入?公司想做预混料和反刍料市场,能不能做,怎么做?

我们也不知道答案,但是我们知道如何找到答案。于是,抛出一连串问题:为什么东北的市场卖不进去?和其他3家竞争对手相比,差异化在哪里?经销商凭什么卖你们的产品?小散户退出后,怎么销售?为什么想到切入预混料市场?

他们回答得并不好。我见过回答得好的企业是如何回答的,他会清晰地用“1、2、3”告诉你,为什么做?(市场机会在哪里?优势在哪里?)怎么做?如果他们能清晰地回答,也不会那么没底气纠结做还是不做了。

再进一步问董事长:你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她回答,40%用于技术,40%用于团队管理,10%用于学习,10%用于外联。这个时间分配有问题么?

做企业有一些基本规律:问题的解决方法、产品创新来自市场一线;企业内部都是成本,利润来自客户;对外大于对内。

董事长花在市场上的时间是不够的。这里说的市场包括客户、政策制定者、科研院所、经销商、供应商、竞争对手等构成的产业生态。中小企业要对整个产业生态了然于胸。

她已经很久没有直接和养殖场交流了,她对市场的认识来自分公司总经理、营销负责人、营销经理的汇报。然而,你听到的信息都是被过滤了的,是失真的。为什么?假如你是营销经理,市场上不好的声音,你敢直接告诉董事长么?

所以,你对一线市场的具身感知,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再大的企业,CEO都要去了解一线市场,要对市场有“质感”和敏锐度。比如,一家企业做市场调研,问客户本公司疫苗独特性在哪儿?客户回答:打了不打呼噜。这家公司,直接把产品的Slogan改为“打了不打呼噜的疫苗”,结果疫苗销售额增长50%。一家企业调研市场时发现,用户直接用用手拿某个产品,会被冻伤(-180摄氏度保存),于是赠送手套夹子给客户,结果产品大卖,竞争对手都没这么干过。

那如何去了解一线市场呢?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方式是,直接拿出一周或者一个月时间和业务员一起拜访客户。还可以不定期抽调一线业务员回总部交流。也可以举办大客户交流会。互联网企业可能有所不同,可以采用A/B测试,关键数据指标跟踪等方式。

除了增加分配到市场上的时间比例外,还需要明白把时间放在哪儿,产出最大。此处要明白,你的时间,要分配到正确的事情上。

2

第二个细节:把企业卖了,那我干啥?

某次上课,这位董事长问了一位清华大学教授一个问题,这位教授直接说:建议你把公司卖了。董事长先是一愣,接着说我把企业卖了,那我干啥?

从投资角度看,卖了的确是最划算的,一卖就可以分到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但是卖了之后,去周游世界?这不是她所追求的。

今天中午又谈到这件事,加上今天交流对她的判断,逐渐清楚背后的矛盾。

这要回答她的人性系统。她本硕就读于985院校动物营养学专业,东北人,智商中高,理商中高。偏内向,自主、竞争、高宜人性。她和她的先生关系不错,育有1儿1女,另外2个合伙人也听她的。

她爱好学习,到处报班学习,每次交流,都拿着本子认真记录。送给她一本《聪明的阅读者》,没想到她竟然认真读了。她很有上进心,希望一直前进。

但作为女企业家,她的成就动机,有些不同。去年和今年都听她数次谈到,不想因为做公司,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不想公司做大了,自己啥也没得到,她要有自己的生活,喜欢的东西就会去买,几个股东开玩笑“只买贵的,不要好的”。

她把这种上进心称为:介于强烈企图心和躺平之间的状态。她自己并没有必须要达到某个目标,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魄力,但是又希望越做越好。她举了一个例子,10年前,要投资建设一个工厂,地皮要价800万,但她只想给780万,不是出不起20万,而是没有下决心一定要建设这个工厂。现在回想起来,错过了这个向外扩张的绝佳时期。

这是她的优点。20多年来,公司平稳发展,从未向银行贷过一分钱,直到去年才投资建第二个工厂,公司一直守住天津大本营,2015年左右才对外开设分公司。她显得不那么强势,能团结合伙人,合伙人20多年都没有闹翻,不断改善生产配方,保证公司持续平稳发展。和另外几个合伙人相比,她的上进心、竞争意识已经很强了。

这个状态是不是最佳状态呢?我们并没有答案,把这个题目抛给了她。中国畜牧业发展的黄金20年,坐在电梯里,不那么努力,就能跟着上升。但现在,整体局势、行业生态正剧烈变化,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或许正迎来二次腾飞的机会。

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和靠谱的合伙人、团队一同前进,相信他们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