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为何不独爬顶峰,没意愿和能力还是?

甘肃出差,趁间隙去沙漠徒步,也是为了换个情境复盘一季度。

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99%的人按照景区规划的路线,爬到没路的高点后,就不再往上爬了。

而这个点,不是肉眼可见的最高点,远处还有一座更高的山丘。但是,却无人继续往上爬了,因为没路,而且要先走到沟壑底部,才能爬上去。

我一眼看到这座更高的沙丘,心中莫名涌现出去征服的欲望。但是,我却没有去爬。

并不是因为我担心爬不上去,而是没人去爬。我害怕做第一个去攀爬的人,太显眼了,别人都没去爬,我干嘛去爬。

心里还想,要是有一个人去爬,那我一定跟着他往上爬,并且比他坚持更久。

挣扎了一会儿后,心里还是痒痒的,要是不去爬,我肯定会后悔。此时还是没人去爬,我也不管这么多了,于是成了第一个去爬的人。

那个山丘很陡,沙子软软的,爬起来很费力,每走一步,脚都都会被陷下去。但是我并不觉得很困难,反而更想爬到顶峰。

爬了40分钟,终于爬到顶峰了。从山顶眺望,我看到了更广阔的沙漠美景,发现景区规划的高点,真的不算高点。

此时,我发现有约6个人也陆陆续续往上爬,一种找到队友的感觉。也有可能我去得太早有点热,太阳要下山了,就有更多人尝试。

我坐在顶峰,反思:1)为何我有能力爬到顶峰,却因纠结“太显眼了,怕别人议论”而迟迟不行动;2)为何山顶更美,却极少有人愿意去攀爬?3)为何大家愿意按照景区规划好的路线行走?

这几个问题背后,折射了中国人和西方思维的不同:中国人在乎周围人的看法,听话,不愿做出头鸟;西方人注重规则,自我体验。差异背后,是地域环境、历史文化长期影响下的结果。

抛开这些不谈。我发现可以从社会环境、个人认知、个人意愿、个人能力几个维度反思个体行为受社会规训影响程度。

也可以从愿不愿、许不许、能不能三个维度,评判一个组织能否发挥个体的能力。

这里就先不展开了。

对我而言,这件事让我明白,我应该更加勇敢,更加自信和坚定,做自己减少社会规训的影响,让自己的心力更强大。同时,独立思考,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不要随波逐流。

还有团队的重要性,一群人可以背靠背朝一个方向努力,​走得更远。

用保罗·格雷厄姆说的两句话结尾吧:

“如果你想要清晰地思考,就必须远离人群。但是走得越远,你的处境就会越困难,受到的阻力也会越大。因为你没有迎合社会习俗,而是一步步地与它背道而驰。小时候,每个人都会鼓励你不断成长,变成一个心智成熟、不再耍小孩子脾气的人。但是,很少有人鼓励你继续成长,变成一个怀疑和抵制社会错误潮流的人。

如果自己就是潮水的一部分,怎么能看见潮流的方向呢?你只能永远保持质疑,问自己‘什么话是我不能说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