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可能性、运气与确定性

参加新书发布会。读者问其中一位作者(书有三位作者):你既要在越南创业,又要做脱口秀演员,还学了各种运动。你会觉得做的事情很割裂,时间不够用,每件事情都浅尝辄止么?

其中一位作者回答:我不会做太多规划,我做的每件事情,让我看到成长就好,我更在意可能性。

他建议要做一些自己感到很难,很不习惯的事情。如果一辈子都做没挑战的事情,你去世时,会发现一辈子过得多么无聊。

他的这种思维和行为模式,更能从随机性中发现新的可能,抓住机会。每一次新的尝试,都是一次自我发现,是一次新的能力提升。

例如,对某位作者感兴趣,于是主动给作者发邮件。没收到回复自己也没有损失;但是回了,就有新的可能。他借用这种技巧,和不少哈佛的教授建立了联系,还成了哈佛校友会执行委员会成员。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操作技巧,比如他测试出要退休了,或者不忙于教职(比较闲)的教授,更可能回他的信息,或者给他帮助。

在好奇心驱使下做事,可能看到更多可能。他学会了5国语言,后来又去越南创业,做得也相当顺利。

只要有一定成功率(可能是1%,也可能是20%,数字不一定),都会去试试。人天生厌恶风险,喜欢确定性。

近期和不少学员交流,发现做得好的,更加开放、更喜欢尝试新东西和面对不确定性。促使公司大发展得几个转折点,并非事先预料和设计好的,可能来自某次会议的灵感。

情境中有无数种可能,要快速行动,快速试错。每次行动尽量固化成作品或者(比如每次行动开发成产品,产品不成功那就积累人气或者经验)。

有的创业者采用作品矩阵打法。这是在增加成功概率,分散风险。看似不聚焦,实则都是从自己的核心能力出发,在一次次行动中,不断扩大核心能力。比如,你在开发课程时,顺便做些文创产业,这些产品消耗不了多少精力,但有总比没有好,有了卖出去积少成多,对外宣传也有说的。

采用作品矩阵,类似于——我做正确的事情,最后能不能大成不知道,但一旦大的机会来临,总有作品能脱颖而出,带来远超想象的回报。

一些东莞的工厂老板亲自拍短视频,是在增加客户接触到自家产品的概率。核心能力不变,只是换种传播方式罢了。

只要有可能性,都值得尝试。当然要知道基础概率。行动中关心的,无非是如何提高概率。

例如,增加找到男/女朋友的可能性,就要想办法:1)增加接触的人;2)增加接触到目标人的概率。

例如,增加找到客户的可能性,就要想办法:1)找到潜在客户在哪里;2)让客户认识到你的产品。只要客户没有明确拒绝你,每“死缠烂打”一次,成功概率可能高一点。

或者原来你只能接触10个潜在客户,现在通过短视频,有可能接触到1万个潜在客户,并且成功很低,你要不要尝试下?

当然,还有一种操作:你就在那里,闪闪发光,吸引感兴趣的客户过来。但前提是,你要发光,别人才知道你。

在一个竞争竞争的行业,一定要高调发声,每次发声都是在增加拉进和潜在客户的距离;产品研发、销售、交付要更紧密绑定在一起。(这并不代表不关注产品品质,产品品质是第一位)

多关注可能性,只要有可能性都值得尝试。我们规划的目标是A,但实际情况下,目标不是B、C,可能实现的目标是D。

好运的人,能看到更多可能性,进而更加好运。

情境中有无限种可能性,你需要清除头脑中的偏见,比如,低学历就不能XX,女生就不能XX。

勇敢一点,试一试,万一有意外收获,甚至运气变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