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何种态度面对死亡
对待死亡的态度,深深影响人的叙事,行为模式。
苏轼的态度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积极乐观,淡然洒脱。
乔布斯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做出划时代产品。
蔡磊的态度是,和绝症大干一场,不屈命运安排。
而对待死亡的态度转折,或来自身边至亲离世,或亲历死亡,或来自对历史、时间的细腻感触。
高二时,奶奶离世,第一次近距离面对死亡。
第一次体验到心绞的感觉。前桌主动安慰我、为我打饭、分享趣事,以致我喜欢她很多年。
奶奶的离世,让我明白:人生重在体验、要有能力选择家人,让家人有选择权。
大学期间,读《西藏生死书》,明白了临终关怀、精神寄托等等。后面又去寺庙禅修,去博物馆,读历史,试图寻找意义,总是想找到每件事的意义。
经历不少事后,才渐渐理解,哪有什么意义,健康地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这几年体验了不少东西,足迹遍布全国,饱览山河,体验各地风俗,见各种各样的人。一直很害怕失去自由,也在让自己有能力不失去自由。
要以何种态度对待死亡呢?
生前,好好活着。
别作死,比如熬夜、不运动、长期高压、吃垃圾食品。有朋友问我经常运动、不熬夜是怎么做到的。老实说,来自恐惧——不想太早离开世界。
向前看。我的微信签名“人生就是后悔没干”,是希望提醒自己不留遗憾。
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深度。以前不明白要用里程碑记录,近两年才知道,用里程碑固定。要一步步实现志向。
关注生活细微之处,去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就的过程,深度的人际关系,一场深度的对话,远比宏大叙事更有力量、更具体。
死时,淡然体面,减少遗憾。
富兰克林的墓志铭是“印刷工富兰克林”。他拥有众多成就,唯独选择了这个。这是他传奇人生的起点,也是他人生终点。
你的墓志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