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我,追求无我,过程即意义
这本书(《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最大的价值是,提出了一个看待问题的新视角——游戏分为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两种。有限游戏关注“如何赢”,无限游戏则关注“如何持续参与(过程)”。
出版快40年了,这个视角依然不过时。特别是用来思考人生意义、政策延续、商业竞争等问题时。
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1
有限游戏,有输赢,在游戏规则中竞争,是确定性。
无限游戏则是为了延续游戏,边界是开放性的、不确定的。
如果把人生看成一场有限游戏,太习惯于确定性和标准答案,那就是为规则而训练,上大学、买房、结婚、生孩子都是必须完成任务,极可能被自身的贪嗔痴吞没。
如果看成一场无限游戏,你会适应变化,更敢想象未来,看到更多可能性。
2
无限游戏并不等于放弃赢。
只是,需要换个视角看待赢。
赢是手段,不是目的。要想无限游戏持续下去,有的里程碑是必须跨过的,跨不过将影响后续游戏,此时必须赢。从短期看,这种赢是目的,但是从长期看,这次的赢是手段。
赢不是终点,而是继续玩游戏的筹码。
赢下眼前的一个又一个有限游戏(里程碑、项目、季度目标),是为了获取继续玩下去的“资格”和“资源”(金钱、经验、团队、信心)。
但是如果你还在想着在原来的边界规则里面玩,那么你就看不到这个筹码的价值。
当你赢了后,下一个阶段的规则变了、竞争环境变了。
比如,考去好的大学,不是目的,而是换取更好起点的筹码。
健身,是为了三个月练出腹肌给别人看(赢),还是为了拥有一个长期健康、精力充沛的身体,支撑你玩一辈子(一直玩下去)?
当用“有限游戏”思维,去玩一场“无限游戏”时,是痛苦的,会走下坡路。
以为考上大学,游戏结束,就可以玩了。以为企业处在某个位置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实则做企业是斜坡推球,不进则退。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需要适应,改变边界。
3
人生最好状态莫过于建立自我,追求无我,这是一个过程。
你感知到的意义来自于“自我”,但实现“自我”,需要“无我”。
游戏过程(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本身就是意义。
无限游戏,会让你看到更多可能性,而非为了终点,放弃欣赏沿途的风景、放弃遇到的人。
最初目标和意义,是不清晰的,你带着朦胧的感觉前进,面对现实、解决一个个真实的问题。
意义慢慢的在这个过程中建构,最终你会发现独属于你的意义。
而这个意义,你做的事情,大概率并非来自你规划好的目标。
追求无我的过程中,需要跳出心念世界,回到客观世界,通过行动获得外部反馈。
我们总擅长从自我出发,纠结自身优缺点,却不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例如,你想钓鱼,如果不去有鱼的地方,在沙漠里想一辈子也不可能钓到鱼。
你的身高很矮,去打篮球没有优势,但换个环境,就是优势了。
4
几年前去寺庙禅修,一个对佛法很有研究的师兄告诉我:走路就是走路,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
走路时,结说法印,感受走路动作和呼吸;吃饭时,正坐不说话筷子不碰撞碗发出声音,感受食物本身的味道;失眠时,用呼吸法,感受气息在鼻端流动,心中默念“呼-吸”,自然入睡。
这些过程是愉悦的。
专注事情本身,专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过程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