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统计和简单分析了中国大农业领域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那么,大农业领域市值300亿人民币以上的企业有哪些,市值最高的十家企业是干什么的?

市值超过300亿元的企业,属于行业里面的顶尖选手,这些企业所做的业务和经营能力,已经得到市场验证,能较好地反映各细分领域发展现状,以及辅助预判各细分领域未来走势,或许能给农业企业带来些许启发。

本文将从对大农业领域市值超过300亿的企业基本画像入手,然后对市值最高的十家企业进行介绍。

本文选取的上市公司来自农林牧渔、农业中间投

入品(种子、化肥、农药、兽药、农机)、食品饮料和中药板块四大板块,最初是把酒水板块的企业也纳入进来的,结果发现市值最高的前十家企业酒水企业占比太高,诸如茅台市值1.7万亿、五粮液市值5000亿、山西汾酒市值2800亿,看来还是卖酒的值钱。为了市值前十的企业所属板块更加多样化,所以就把酒水企业剔除了。

那为什么把中药企业放入呢?主要是为了样本丰富性,看到更加丰富的大农业业态,中药企业虽属于医药板块,但其中药原料需要种植,中药企业对中药材种植环节的偏重,与种养殖企业、食品饮料企业有相似之处也有不相似之处,放入样本中利于从更多角度观察企业发展逻辑。

image-20221107233003132

注:上表市值统计日期为2022年10月28日,其他经营指标来源于2021年年报。

概况

市值300亿以上企业基本情况

截止2022年10月28日,农林牧渔、农业中间投入品(种子、化肥、农药、兽药、农机)、食品饮料和中药四大板块共有338家A股上市的企业,其中,市值超过300亿的有24家,占7.1%,市值超过1000亿的有8家,占2.37%。受最近股市行情影响,目前没有市值超过3000亿的上市公司,2022年5月初,尚有海天味业市值突破3000亿。

从板块分布看,市值超过300亿的企业中,食品饮料8家,农林牧渔及中药各6家,化肥领域4家。单从市值角度看,传统的农林牧渔包括种植、养殖类企业,市场容量很大,但是市值突破300亿的企业数量和中药企业相同,从侧面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传统农林牧渔的估值。

image-20221030113439025

从企业总部看,市值超过300亿的公司,总部在广东省的有8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偏向于生产制造的企业总部位于资源密集区,这类企业发展之初依靠当地资源,如中药材资源、产粮大省、生猪养殖大省。

从毛利率角度看,中药类企业企业毛利率整体较高,农林牧渔类企业整体毛利率最低,受畜牧行业周期性影响,新希望和温氏股份两家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同样受原料景气度影响,盐湖股份和藏格矿业毛利率和净利率在所有细分行业中成为佼佼者。

image-20221030164613826

从资产收益率角度看,化肥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竟然这么高?是不是感到很惊奇。这与全球范围内原料价格上涨、全球化肥开工率不足、粮食上涨对化肥需求增长有关,诸如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出厂价格相比2020年同比上涨50%左右,这具备典型的行业周期性。

image-20221030181501794

主要发现

虽然这些企业所从事的细分领域差异很大,每个细分领域内企业商业模式也有所差别,放在一起很难比较,但这些企业还是有其内在发展逻辑。重点市值前十的企业分析后发现:

1、能够工业化的细分领域,容易做大。

工业化意味着生产出相对标准化的产品、降低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够通过研发、和生产工艺改善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

市值前十的企业可以分为三类:从事中间投入品(化肥、饲料)生产销售的企业、从事畜牧(生猪、肉鸡)养殖的企业、从事食品药品(调味品、乳品、中药)加工销售的企业,都可以用工业化的思维思考,畜牧养殖企业,也可以看成肉类制造企业,目的是制造肉。

2、需求端具有刚需性,企业抗周期性较强,产生周期,常常来自于供给端改变。

一种是,原料价格波动,因自然灾害、全球通胀、地缘政治等因素引起,典型如饲料行业、化肥行业。一种是,生产调节滞后性,典型如生猪养殖行业的猪周期。

3、用食品的思维看农业,成为领先的食材(品)供应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有企业从事的工作,归根结底是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食材。以海大集团为例,虽然目前主营业务是饲料生产销售,但其开始往养殖端扩展,最终会向下游的食品端扩展,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信未来围绕食品流通,食品生产会出现一批服务C端和B端的平台型、产业链一体化、食品流通物流服务的优质企业,这条路还很长。

4、强者愈强,进入门槛越来越高,但消费端需求多样化,会迸发新的机会。

农业行业极其古老,但并不代表行业没有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口向城市集中,以及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完善,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很多企业已经做到了绝对市场领先,消费者对品牌形成了认知,持续购买产品。后来者很难有机会插入进去,如金龙鱼在食用油领域的地位,伊利股份在乳制品领域的地位,海天酱油在调味品领域的地位,这类企业成熟的业务线会源源不断的产生现金流。

但是,目前人们早已不在满足于吃饱,更满足于吃得健康,客户需求更加多样化,或许服务1000个会员的高端农场也可以生存下来。

5、农产品连接千家万户,网点密度是终端渗透力的核心指标。

如海天味业、金龙鱼、伊利股份,网点遍布全国乡镇零售店,海大集团9000多名服务营销人员,深入各地,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

6、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远比想象中重要,区位背后是生产资源和消费习惯。

典型如盐湖股份,依赖察尔汗盐湖多钾资源;云南白药依赖云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伊利股份发端于内蒙古,在全国布局优质奶源基地;双汇发展所处的河南,是生猪粮食生产大省。

7、做得好的企业,围绕主业做深做广。

发展早期依靠某个产品、某种能力、独特资源,打开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后续围绕主业进行产业链延伸。市值前十的企业都有大单品,对于中小农业企业,更应该打造大单品,聚焦某个区域,先做深做透,再往外扩展。

8、优秀的企业业务逻辑很清晰、简单。

简单是因为看起来门槛不高,但实际上越简单的东西做起来越复杂,把简单的东西做大,经营难度很大。

典型如金龙鱼,最初做小包装食用油,但能把油卖到全国各地的企业很少;海天味业做调味品,酱油、蚝油市场占有率远远领先竞争对手;牧原股份一直从事生猪养殖,赚到钱后,不断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最终成为全国出栏量最大的生猪企业。

9、谁能够团结广大农户,谁就有钱赚,谁和农户抢饭碗,谁就没钱赚。

如温氏股份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养殖户只需要提供猪舍进行养殖,种苗、饲料、养殖技术服务、销售都由温氏负责;海大集团利用技术、市场开发优势,服务养殖户把猪和鸡养活、养好,实现双赢。

很多企业往种养殖端渗透,容易出现的误区是,自己从事种养殖。仔细算下账,会发现自己从事种养殖环节的效率并不高,反而很容易把企业做成重资产,拖累企业发展。

10、企业经营中,前端抓研发和生产,后端抓销售,中间抓“人”。

前端抓研发和生产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并且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后端抓销售提升终端网点密度,打造大单品;中间抓“人”,通过薪酬、事业前景、公司文化,激发组织活力。

企业经营最终要回到人。人是管理的全部,要认清人性,人是趋利避害的,优秀的企业善于构建激发个体的主动性利益机制。

市值最高的十家企业简介

海天味业

image-20221104223908569

简介:

海天味业主营业务为调味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酱油、调味酱和蚝油、料酒、醋。酱油、蚝油、调味酱是海天味业主营的三大品类,2021年占总营收比重超过90%。

海天味业把看似平常的调味品做到千家万户,消费者触及数超过6亿人,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海天味业的产品。相比同行,海天味业的市值、ROE、净利率都可谓一骑绝尘,背后反映了海天味业的品牌影响力、产品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有趣点:

  • 海天味业线下具有强大的经销商网络和销售渠道,经销商数量超7000家,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全国县级市覆盖90%以上。受社区团购、电商渠道冲击,海天味业营销渠道也在发生变革,2021年线上渠道营收7亿元,同比增长85.2%。其次,海天味业的产品并不全是针对C端用户,卖给餐饮渠道的产品占一半,卖给家庭的产品占30%,卖给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占20%。海天味业专门成立了针对餐饮端的销售团队,一直赞助新东方等厨师学校及各类厨师比赛,培养厨师们使用海天产品等习惯。

  • 人工成本只占总生产成本的2%左右,意味着生产成本是100块钱的话,有2块钱是人工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85%,主要成本来自原材料。

  • 海天味业的产品覆盖各个品类、各种规格、各个价格段,产品主打性价比。如金标生抽(8.3元/500ml)、草菇老抽(9.5元/500ml)、味极鲜酱油(8.5元/380ml)的销售额在10 亿以上,海天上等蚝油(8元/700克)销售额在15亿以上。

  • 90年代开始便招聘大学生做销售人员,2021年员工人均薪酬 20.10 万元,管理层人均薪酬和管理层持股总数,均领先于业界其他企业。

值得研究的地方: 海天味业营销体系,包括营销渠道布局模式,经销商管理方式,产销衔接方式,产品体系。

公司官网:http://www.haitian-food.com/

牧原股份

image-20221103195817977

简介:

牧原股份以生猪养殖为核心,延展到育种、饲料、屠宰加工领域。

牧原股份是工业化养猪代表企业,采用“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模式,2021年生猪出栏量达到4026万头,2011年时,牧原股份的生猪出栏量只有61万头。牧原崛起背后反映了中国整个养猪行业从小散户众多,到规模化、科技化养殖趋势。

有趣点:

  • 牧原股份的廉政建设业内闻名,如采购团队实地考察供应商的工厂时,不能接受供应商的宴请,即便是在供应商的食堂吃工作餐也不可以,规定采购团队不能喝工厂提供的瓶装水。
  • 创始人秦英林工作几年后毅然辞去公职回家养猪,可谓是养猪技术狂人,自主研发猪舍和饲料配方,据说谈起技术,眉飞色舞。秦英林还专门写了《拜猪文》,内部有拜猪大典,上市时曾言““牧原人只有继续专注养猪事业,才能走得更远”,足以证明创始人对养殖事业的热爱。
  • 牧原采用“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的养猪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对整个生猪生产过程严格管理,但这种模式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大规模养殖也集中了风险。牧原早已意识到生猪行业比拼的是成本,一直采用各种方法降低成本。

值得研究的地方: 牧原人才管理体系,资本体系。

公司官网:https://www.muyuanfoods.com/#/

金龙鱼

image-20221103212710106

简介:

金龙鱼是一家粮油食品加工和销售企业,产品板块包括厨房食品(食用油、大米、面粉、挂面、调味品)、油脂科技(基础化学品、日化用品等)、饲料原料(豆粕、菜粕、花生粕等)。

金龙鱼在1988年便在深圳蛇口投资,目前食用油、包装米、包装面粉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凭借品牌、生产成本优势及管理能力,金龙鱼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之一。

有趣点:

  • 金龙鱼属于外企,背后的大股东是丰益国际,丰益国际总部位于新加坡,是世界最大的粮油企业之一,其背后的四大股东是ADM、郭孔丰、Kuok BrothersSdn Berhad、Kerry Group Limited。丰益国际是爱国华侨郭鹤年先生和他的侄子郭孔丰创办,“金龙鱼”商标注册于1986年,最初在马来西亚销售金龙鱼牌的小包装油。查看金龙鱼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看出金龙鱼管理层国籍多样化。
  • 金龙鱼产品覆盖高中低端用户,产品规格多样,在全国有几十个加工厂,金龙鱼牢牢抓住加工和消费环节,自己并不种植原材料。大豆等原料受市场波动影响,中国进口依赖较高,金龙鱼原料采购需要看农产品大宗商品采购影响。
  • 金龙鱼所做的粮油行业属于薄利多销,虽然2021年营业收入2262亿元,但是净利润只有41.32亿元,净利率只有1.98%,净资产收益率4.85%。粮油行业靠的是规模优势,通过规模提升原料采购的议价能力、摊薄生产成本,而粮油具有高频消费特性,周转率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国内外的粮油巨头,零售巨头,无不走低毛利、高周转率这条路。粮油企业利润率高低背后反映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做起来并不容易。

值得研究的地方: 金龙鱼的采购模式,如何与采购端合作。

公司官网:https://www.jinlongyu.cn/

通威股份

image-20221103233507745

简介:

通威股份从事水产饲料研发、生产及销售,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通威股份从创始人刘汉元网箱养鱼起家,转而生产水产饲料,2004年左右进入光伏行业,形成了“鱼光一体”发展模式。通威股份在看似不相关的水产饲料、高纯晶硅及晶硅电池领域都做到全球领先,水产饲料市场占有率曾持续10余年位居全国第一,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2021 年公司高纯晶硅产量全球第一。但从产业布局来看,通威股份是一家专注力很高的公司。

有趣点:

  • 随着新能源板块爆发,通威力股份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迅速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20.84亿元,同比增长1.18倍,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19.81亿元,同比增长2.7倍。通威股份手握巨额订单,加上其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发展能力长期看好。
  • 创始人刘汉元把通威股份交接给谢毅团队,交接时谢毅只有35岁,通威股份也借交接的机会实现管理干部年轻化。交接后,通威股份依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 通威股份食品板块2021年销售收入19.82亿元,最知名的“通威鱼”早在2002年便上市销售,“通威鱼”实现了全产业链管理。

值得研究的地方: 通威股份管理模式,如何通过管理降本增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团队战斗力。

公司官网:https://www.tongwei.com.cn/

伊利股份

image-20221103233634931

简介:

伊利股份主营液态奶、奶粉、冷饮、酸奶、奶酪五大产品生产及销售。

想必大众对伊利股份不会陌生,2021年其业绩稳居中国乳业第一,亚洲乳业第一,全球乳业前五强。伊利股份产品覆盖乳制品主要品类,在市场上具有绝对话语权。

有趣点:

  • 乳企的一大核心竞争力是优质奶源基地拥有量。2022年,伊利在全国拥有牧场近千座(含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控股了优然牧业、赛科星、中地乳业、恒天然、Westland等牧场。奶源基地拥有量支撑了伊利在全国范围内扩张。
  • 伊利和蒙牛是国内两家头部乳制品企业,但发展走向却不相同,两家公司都做得非常优秀,背后的经营奥秘值得深思。1999年,伊利副总裁牛根生辞职创立蒙牛,蒙牛一路高歌猛进,业绩一度超越伊利。但三聚氰胺事件以及股东变更等一系列事件,伊利在市值、营收、净利润等方面超过蒙牛。2021年伊利营收首次突破1100亿元,同期蒙牛营收为881.41亿元。
  • 伊利在乳制品市场是绝对的龙头,特别是在常温奶、酸奶领域,区域性乳企与伊利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但和雀巢、美国奶农等相比,营收和净利润还有较大差距。

值得研究的地方: 伊利等营销模式,如销售人员管理,销售网点布局等。

公司官网:https://www.yili.com/cms/index

片仔癀

image-20221105133649419

简介:

片仔癀公司以“片仔癀”为主产品,拥有锭剂及胶囊剂两种剂型,同时进行六味地黄丸、片仔癀牌安宫牛黄丸、知柏地黄丸、牛黄解毒片等20余种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片仔癀由原漳州制药厂改制成立,片仔癀是百年老字号企业,”片仔癀“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片仔癀”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品牌价值,加上产品“片仔癀“在配方及工艺等优势,使片仔癀这家公司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优良资产。

有趣点:

  • “片仔癀”是我国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与茅台酒类似,产量有限,需求端旺盛,供不应求,决定了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片仔癀”的原料包括麝香、牛黄、蛇胆、三七,其中麝香、蛇胆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组织采购。虽然也有林麝养殖,但养殖量短期内达不到市场需求量。可以说谁掌握原料资源和处方,谁就拥有竞争力,片仔癀是市场上极个别能使用天然麝香的企业,加上处方及工艺优势,一粒药曾被炒到1600元。
  • 片仔癀还有化妆品(皇后珍珠膏、国密雪融霜)、日化产品(片仔癀牙膏)和医药流通业务,该部分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较小,化妆品板块能否分拆上市,还有待观察。
  • 片仔癀国内销售额占82%,国内包括药房销售和院线销售两种,药房销售模式通过建立片仔癀体验馆、区域经销商及零售药店销售,院线销售模式主要通过各地的药品集采平台向医院销售。

值得研究的地方: 片仔癀的营销模式,如片仔癀体验馆运行模式,如何与经销商合作,如何控制价格防止炒作等。

公司官网:http://www.zzpzh.com/

盐湖股份

image-20221105231816888

简介:

盐湖股份主要产品是氯化钾、碳酸锂。

钾肥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盐湖股份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钾肥市场占有率30%以上,60%以上的国产钾肥市场来自盐湖股份。受地缘冲突(欧盟和美国对白俄罗斯钾肥行业进行制裁),以及俄乌战争影响,全球钾肥供应量减少,加上盐湖股份剥离不良资产,股价堪称坐着火箭上升,从不足10元(2021年8月前),直逼40元,市值从400多亿,一度超过2100亿。

有趣点:

  • 钾肥生产的原料钾盐主要分布在北美和东欧地区,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中国的储量分别为 11 亿吨、7.5 亿吨和 6 亿吨,分别占全球总量的 30%、20%、16%、9%。凭借丰富的钾盐资源,钾肥被加拿大的Nutrien、俄罗斯的Uralkali、白俄罗斯的Belaruskali垄断,中国钾肥对外依存度为50%,是钾肥主要进口国家之一。
  • 盐湖股份背靠察尔汗盐湖,这两年受国际形势影响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察尔汗盐氯化钾储量 5.4 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 97%,而盐湖股份拥有察尔汗盐湖约 3700 平方公里的采矿权(察尔汗盐湖总面积5856 平方公里),氯化钾储量优势明显。察尔汗盐湖氯化锂储量1204 万吨,盐湖股份是全国卤水提锂产能最大的公司。
  • 盐湖股份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2004-2009年,2020年-2022年两个阶段净资产收益率最高,与原料价格变化密切相关。

值得研究的地方: 盐湖股份在发展镁业等项目期间,经营受挫的原因,以及破产重整,重新上市过程。

公司官网:https://www.qhyhgf.com/

温氏股份

image-20221106004947290

简介:

温氏股份以肉鸡、肉猪养殖和销售为主营业务,兼营肉鸭、奶牛、蛋鸡、鸽子等的养殖及其产品的销售。

温氏股份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簕竹鸡场,温氏股份从七户八股养殖肉鸡起步,从自繁自养发展为”公司+农户“模式。截至2021年12月31日,温氏股份拥有控股公司402家、合作农户(家庭农场)约4.54万户、员工约4.4万名。2021年温氏股份上市肉猪1321.74万头、肉鸡11.01亿只,实现营业收入649.54亿元。

有趣点:

  • 温氏股份“公司+农户”发展模式的迭代历史,反映了我国养殖行业发展进程:从无到有,从大量中小散户到单个养殖户养殖规模提升,从“养一代”到“养二代”。
  • 温氏股份总部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其独特的宗族及禅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温氏的文化价值观。温氏股份主张“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当与养殖户签订的成鸡收购价格低于成本价时,依然按照合同价收购;在上市前,实行全员持股,和员工分享企业发展财富。
  • 2021年温氏股份养殖板块占总营业收入的 96.29%,肉制品板块及乳品占总营收的2.26%,从养猪/鸡,到卖猪肉和鸡肉还在持续探索。

值得研究的地方: 温氏“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对农业企业组织分散的中小经营者的借鉴意义。

公司官网:https://www.wens.com.cn/index.aspx

云南白药

image-20221107185949692

简介:

云南白药包括药品、个人护理健康品、中药材资源、医药物流四大板块。

云南白药是中国老字号品牌,地处中药材资源富集的云南,其产品达36个品类390个品种。1999年至2021年,云南白药营收增长157倍,扣非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长74倍;累计上缴税收近217.05亿元。仅混改以来至2021年,国资已获分红达35.7亿元。

有趣点:

  • 除“片仔癀”外,“云南白药”是我国另外一个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配方是云南白药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是云南白药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云南白药在维持已有老产品业务线发展同时,开拓三七系列口服液、家用医疗器械、个性化护肤产品群等增量业务。云南白药虽然是国企,但其经营机制市场化程度较高,这也说明,并不像大众认知的:所有国企都是保守的,国企机制都很死。
  • 云南白药整体来说,基于核心资源向外延展产品,聚焦中医药、口腔智护、皮肤科学、骨伤科、女性关怀等赛道。单品销售上亿的产品有11个,牙膏、气雾剂、创口贴、膏贴等相产品在相关品类中排名第一。
  • 根据2021年财报,云南白药销售人员为5006人(全公司8464人),约占60%,生产人员约占19%,技术人员约占13%,从侧面反映云南白药所说的公司是轻资产模式。

值得研究的地方: 云南白药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

公司官网:http://www.yunnanbaiyao.com.cn/

海大集团

image-20221107205928034

简介:

海大集团主营饲料(水产、禽、猪、反刍)饲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海大集团成立于1998年,从卖水产预混料起步,逐渐实现水产饲料、禽饲料、猪饲料、反刍饲料全覆盖,海大集团是行业里面的一匹黑马,年营业收入保持高速增长。目前,海大集团是上市的饲料企业里面,饲料板块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最高的企业。

有趣点:

  • 海大集团采用服务营销模式,围绕帮助养殖户养活、养好、降低养殖成本,提供苗种、饲料、疫病防控、养殖技术、金融贷款等一系列服务。海大集团通过服务营销,让养猪户较低成本地获取到了以往养殖中难以获取到的养殖技术方案。
  • 从行业媒体对海大集团创始人薛华及中高层管理者的采访中,可以看出薛华对行业认知极其深刻,并且能把团队对客户的认知同频。薛华牢牢抓住“客户”和“员工”这两个人,抓住高性价比,着眼当下,但又不乏未来增长的想象力。薛华在2004年发表的《我们的使命》一文,极其经典,是研究农牧领域企业战略必读的文章。
  • 饲料行业毛利率极低,拼的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海大集团ROE,净资产周转率名列行业前茅,具有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值得研究的地方: 海大集团服务营销模式。

公司官网:https://www.haid.com.cn/

双汇发展

image-20221107215227508

简介:

双汇发展主营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主要产品为生鲜产品及包装肉制品。

双汇发展汇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在全国 17个省(市)建有30个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拥有年加工肉制品200多万吨、单班年屠宰生猪2,300多万头的生产产能。

有趣点:

  • 双汇发展净资产收益率从2003年至今,均在15%以上,近10年均在20%以上。2017-2020年因处于猪周期上升时期,净资产收益率突破30%。
  • 双汇发展母公司万州国际2013年以71亿美元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万州国际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目前中国生猪屠宰及肉食品加工仍处在发展阶段,双汇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追溯双汇发展股权演变,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双汇创始人万隆能在如此复杂的利益环境下,带领双汇发展壮大,不得不佩服万隆的胆量和眼光。

值得研究的地方: 双汇发展股权演变及其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公司官网:https://www.shuanghui.net/

免责声明: 本文章根据招股说明书等公开信息整理而成,本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作者不对因使用本文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上一篇对国外农业食品领域独角兽企业进行了解读,本篇对国内农业食品领域的独角兽进行解读。综合《2021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The Complete List Of Unicorn Companies 、《中国独角兽报告2022》,中国共有19家农业食品领域独角兽企业,按照业态可以分为四类:

  • 饮品类:饮料企业(元气森林)、茶饮连锁(喜茶、蜜雪冰城、Manner)、酒水企业(1919、江小白、肆拾玖坊)

  • 餐饮连锁类:老乡鸡、文和友、和府捞面

  • 食材供应类:ToB(美菜、永辉彩食鲜、锅圈)、ToC零售(百果园、兴盛优选)

  • 食品品牌类:卫龙、十月稻田、自嗨锅、君乐宝

  • 图片

通过分析中国19家上榜的农业食品领域独角兽企业,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1. 和国外农业食品领域独角兽相比,我国农业食品领域没有农业科技相关的独角兽企业,创新主要集中在终端品牌和流通环节,没有如国外有垂直农业、基因编辑育种、细胞肉、植物肉类上榜企业。

  2. 农业食品类独角兽可以说左手抓食品质量,右手抓销售(品牌)。

食品质量是生命线,这点毋庸置疑。可以看到,除餐饮连锁类企业外,剩余的独角兽企业均往上游延伸,有的直接下场从事种养殖,有的投资种植企业。做种养殖并非这些企业的意愿,但企业发展壮大后,必然面临上端食材质量、供应稳定性、供应价格的制约,于是这些企业需要加强上游控制力。但是加强上游控制力并不那么容易,特别是从上游采购的食材越多,与上游企业合作的效率会降低,进而影响公司盈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企业借助科技提升物流效率和供需匹配程度;有的企业则做大单品,减少采购非标品类数量,如蜜雪冰城除柠檬外,其他食材都是半标准化产品。

另一方面企业借助电商,或者创新营销模式,提升产品销量。

  1. 中国的餐饮、茶饮及食品正在经历一场革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年轻人消费观念变化,一大批中高端品牌,全国性的连锁品牌正在崛起。这也催生了如美菜、永辉彩食鲜、锅圈这样一批为餐饮企业供应食材的企业。

  2. 用做食品的思维做农业。食品思维核心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决定生产什么,决定怎么生产。倒过来想,餐饮企业、茶饮企业或者消费者,希望从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这里获得什么?他们希望获得相对标准化、供应稳定、价格合理甚至是独家供应的食材。食品的刚性需求一直没变,需要变的是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满足客户需求。

1. 元气森林

图片

估值:950亿元

公司简介:一家致力于为美好生活创造健康好产品的中国食品饮料企业。公司成立于2016年,以“整合全球资源为全球用户创造有爱的好产品”为企业愿景,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目前,旗下拥有元气森林气泡水、燃茶、纤茶、满分果汁微气泡、外星人电解质水等系列产品, 现已覆盖全国超30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美国、日本、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总部:北京

成立时间:2016

员工数:8000

公司官网:https://www.yuanqisenlin.com/

2. 卫龙

图片

估值:600亿元

公司简介:卫龙食品是一家从辣条起家的食品品牌,主要进行调味面制品产品的生产,包括辣条、魔芋粉、薯片、锅巴、牛肉、凤爪等。

公司总部:河南漯河

成立时间:2004

员工数:7546

公司官网:https://www.weilongshipin.com/

3. 美菜

图片

估值:450亿元

公司简介:美菜利用先进的科技理念,通过F2B模式,专注为全国近百万家餐厅,提供全品类、全程无忧的餐饮食材采购服务。截至2021年2月数据,美菜网已覆盖全国近200个城市,拥有150个物流中心,服务商户近200万家。

公司总部:北京

成立时间:2014

员工数:1000-3000

公司官网:https://www.meicai.cn/#/

4. 兴盛优选

图片

估值:450亿元

公司简介:兴盛优选依托社区实体便利店,通过“预售+自提”的模式为用户提供服务,主要定位于解决家庭消费者的日常需求,提供包括蔬菜水果,肉禽水产,米面粮油,日用百货等全品类精选商品。

公司总部:湖南长沙

成立时间:2009

员工数:2000

公司官网:https://www.xsyxsc.com/

5. 喜茶

图片

估值:400亿元

公司简介:喜茶是一家茶饮连锁企业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成立时间:2012

员工数:15000

公司官网:https://www.heytea.com/

6. Manner

图片

估值:180 亿元

公司简介:该品牌隶属于上海茵赫实业有限公司,主打产品有拿铁咖啡,浓缩咖啡,意式咖啡。基于上海本土COFFEE文化向全国辐射,目前在全国设立直营门店共计500余家,发展至今已是中国最大的精品咖啡连锁品牌之一。

公司总部:上海市静安区

成立时间:2015

员工数:300-1000

公司官网:https://www.wearemanner.com/

7. 蜜雪冰城

图片

估值:150亿元

公司简介:新鲜冰淇淋与茶饮的全国连锁品牌,致力于打造集产品研发、生产、仓储物流、销 售、连锁经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主要从事现制饮品、现制冰淇淋及其核心 食材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品牌运营管理。

公司总部:河南郑州

成立时间:2008

员工数:3,829

公司官网:https://www.mxbc.com/

8. 锅圈

图片

估值:150 亿元

公司简介:国内知名的火锅烧烤食材品牌,以火锅烧烤食材为主,涵盖方便自加热、中餐预制菜、生鲜、净菜、饮品、小吃、休闲零食、调味品、火锅器具、烧烤器具、当地特色食材等多个家庭食材品类,并逐步向家庭餐桌迈进。

公司总部:上海闵行区

成立时间:2017

员工数:1000-2000

公司官网:https://www.zzgqsh.com/website/main

9. 江小白

图片

估值:130亿元

公司简介: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粱育种、生态农业种植、技术研发、酿造蒸馏、分装生产、品牌管理、市场销售、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拥有完整产业链布局的综合性酒业公司。

公司总部:重庆渝北区

成立时间:2015

员工数:2000-3000

公司官网:http://www.ijovo.com/

10. 1919

图片

估值:110亿元

公司简介:1919酒类直供即壹玖壹玖酒类平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1919,是国内最大的专业酒类电商平台。截止到2021年底,1919线上活跃会员1300+万,平台GMV破百亿元。

公司总部:四川成都

成立时间:2010

员工数:1000-3000

公司官网:https://www.1919.cn/

11. 老乡鸡

图片

估值:100亿元

公司简介:老乡鸡2012年前称肥西老母鸡,是一家发源于安徽省的连锁快餐企业,1982年创立于肥西县,其招牌菜品为“肥西老母鸡汤”。老乡鸡现今在全国拥有近800家直营门店,主要分布在安徽省、江苏省、湖北省,上海、深圳、北京也有少量分布。

公司总部:安徽省肥西县

成立时间:2012

员工数:13662

公司官网:http://lxjchina.com.cn/

12. 十月稻田

图片

估值:100亿元

公司简介:十月稻田是一家高品质大米杂粮产品种植加工商,集育种、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化农业企业集团,目前打造了“十月稻田”、“柴火大院”、“福享人家”和“五谷宣言”等品牌。十月稻田集团设有哈尔滨、沈阳、天津、上海、广州、成都六大分公司。

公司总部:黑龙江哈尔滨

成立时间:2012

员工数:500-1000

公司官网:http://www.shiyuedaotian.com/

13. 文和友

图片

估值:100 亿元

公司简介:文和友挖掘地域民间小吃,结合潮流文化,形成“文和友餐饮模式”。品牌拥有文和友老长沙油炸社,文和友龙虾馆,文和友老长沙大香肠,文和友老长沙臭豆腐,MĀMĀCHÁ,湘春酒家,六点左右手打吐司,拙艺面点等系列。

公司总部:湖南长沙

成立时间:2011

员工数:1000-2000

公司官网:http://wenheyou.com/

14. 百果园

图片

估值:100亿元

公司简介:百果园(全称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于深圳,是一家集水果采购、种植支持、采后保鲜、物流仓储、标准分级、营销拓展、品牌运营、门店零售、信息科技、金融资本、科研教育于一体的大型连锁企业。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成立时间:2001

员工数:10000万人以上

公司官网:https://www.pagoda.com.cn/

15. 自嗨锅

图片

估值:65亿元

公司简介:自热火锅头部品牌,已陆续打造9个一级品牌、26个二级品类,目前已建成15个生产工厂,投资超20亿元,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储备46种食品生产许可证,实现从预制菜主食材、包装材料到产品组装的全自建,通过提升效率推动消费升级。”

公司总部:重庆巴南区

成立时间:2017

员工数:100-499

公司官网:http://www.zihaiguo.com/

16. 君乐宝

图片

估值:85 亿元

公司简介:在河北、河南、江苏、吉林等地建有21个生产工厂、17个现代化大型牧场。业务范围包括婴幼儿奶粉、低温酸奶、低温牛奶、常温液态奶、牧业等板块。

公司总部:河北石家庄

成立时间:2000

员工数:14000

公司官网:http://www.junlebaoruye.com/

17. 永辉彩食鲜

图片

估值:80亿元

公司简介:永辉彩食鲜是全国性的一站式食材B2B服务商,目前已在北上广、闽浙粤、川渝贵、冀豫晥鄂等地建立了32个大型生鲜中央工厂/仓,业务范围辐射全国20个省市。

公司总部:陕西渭南

成立时间:2015

员工数:1000人以上

公司官网:http://www.freshfood.cn/

18. 肆拾玖坊

图片

估值:70亿元

公司简介:以酱香酒的生产经营为主,兼营其他源头健康食品的产业互联网新零售企业。拥有100多家分销商、5000多个新零售终端,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200余地市、1500个县区。

公司总部:北京昌平区

成立时间:2015

员工数:500-1000

公司官网:http://www.ssjf49.com/

19. 和府捞面

图片

估值:65 亿元

公司简介:和府捞面是一家以面食为特色的本土餐饮连锁品牌,至今已遍布超60座城市,超400家门店,拥有超1000万会员。

公司总部:江苏南通

成立时间:2012

员工数:300-1000

公司官网:http://www.hefumian.com/index.html

独角兽企业是指创立不足10年、估值高于10亿美元的未上市公司。农业科技、食品科技、食品饮料及餐饮零售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是观察农业食品领域创新的重要窗口,透过这些企业,可以看到在农业食品领域创新动态。

参照《2021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CB Insights中对The Complete List Of Unicorn Companies、《中国独角兽报告2022》,筛选出全球农业科技、食品科技、食品饮料及餐饮零售领域板块独角兽企业共35家,其中国外15家,中国19家。

可能你会好奇,为什么中国的比外国的多,这是因为在统计中国农业科技、食品科技、食品饮料及餐饮零售领域板块独角兽企业时,把喜茶、蜜雪冰城、江小白、1919、肆拾玖坊等酒水饮料或者有吃元素等文和友等统计在内了。把这些企业统计在内,是为了更好地从消费终端查看农业食品领域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变化,为农业食品企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介绍国外农业、食品领域独角兽。下一篇介绍中国农业食品领域独角兽企业。国外农业食品领域独角兽企业名单如下。

图片

通过分析国外农业食品领域独角兽企业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 植物肉和细胞肉领域企业最多,达6家,Impossible foods、Eat Just两家公司在2011年就已经成立。

• 农业生产板块有美国最大的垂直农业公司Bowery Farming。

• 这里面另外几家有趣的公司是:研发提升水果保质期制剂的Apeel Sciences、提供昆虫蛋白的Ynsect、利用基因编辑和数据科学育种的Inari、为农场主搭建农业中间投入品在线购买平台的Farmers Business Network。

• 此外还有云厨房连锁餐厅Rebel Foods、农产品配送公司Gorillas、号称“欧洲第一精酿啤酒制造商”Brewdog。

• 总结起来:农业食品领域独角兽利用生物技术、食品科技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创新农业种子研发、农业生产方式、农产品保存、农产品物流、农业服务等。这背后反映了人类获取食物方式正在经历革命性变革,中国农业食品领域大有可为。

1. Impossible foods

图片

估值:450亿元

成立时间:2011年

公司简介:肉类替代品(植物肉)研发公司

公司总部:美国加州

员工数:20-100

公司官网:https://impossiblefoods.com/hk-en

2. Bowery Farming

图片

估值:145亿元

公司简介:绿色蔬菜(生菜等)种植销售,美国最大的垂直农业公司

公司总部:美国纽约

成立时间:2015年

员工数:20-100

公司官网:https://boweryfarming.com/

3. Eat Just

估值:130 亿元

公司简介:研发和销售传统生产的蛋制品和肉制品的植物替代品。

公司总部:美国 加州

成立时间:2011年

员工数:300-400

4. Apeel Sciences

图片

估值:130 亿元

公司简介:使用由植物材料制成的无味可食用涂料,可使鳄梨、柑橘和其他类型的水果保质期延长两倍

公司总部:美国 加州

成立时间:2012年

员工数:450

公司官网:https://apeel.com/

5. Farmers Business Network

图片

Farmers Business Network

估值:110 亿元

公司简介:农场主在线购买农业中间投入品等平台,目前平台农场主数量超过43000个

公司总部:美国 加州

成立时间:2014年

员工数:500-1,000

公司官网:https://www.fbn.com/

6. NotCo

图片

估值:100 亿元

公司简介:植物性肉类和奶制品替代品技术公司

公司总部:智利 圣地亚哥

成立时间:2015年

员工数:251-500

公司官网:https://notco.com/

7. Rebel Foods

图片

估值:90 亿元

公司简介:世界上最大的云厨房连锁餐厅,旗下拥有Faasos、Behrouz Biryani 和 Oven Story 等11 个云厨房品牌。截至2022 年 4 月,在 10 个国家运营着 450 多个云厨房。

公司总部:印度 孟买

成立时间:2011年

员工数:6000

公司官网:https://www.rebelfoods.com/

8. Brewdog

图片

估值:80 亿元

公司简介:跨国啤酒厂和酒吧连锁店,号称“欧洲第一的精酿啤酒制造商”。

公司总部:英国 苏格兰

成立时间:2007年

员工数:1001-5000

公司官网:https://www.brewdog.com/uk

9. Cava Group

图片

估值:80 亿元

公司简介:Cava Group 是一个地中海烹饪品牌,提供厨师制作的蘸酱和涂抹酱。

公司总部:美国 德克萨斯州

成立时间:2014年

员工数:12,200

公司官网:https://cava.com/

10. Inari

图片

估值:80 亿元

公司简介:Inari 是一家农业技术公司。主营植物育种、基因研究和农业材料。该公司致力于利用生物学和数据科学来识别和克服主要农业问题。

公司总部:美国 马萨诸塞州

成立时间:2016 年

员工数:100-200

公司官网:https://inari.com/

11. Nature’s Fynd

图片

估值:65 亿元

公司简介:一家开发用于肉类替代品和乳制品替代品的微生物蛋白质的公司。这种蛋白质是由一种首先在黄石国家公园的地热泉中发现的真菌产生的。

公司总部:美国 芝加哥

成立时间:2012年

员工数:100-200

公司官网:https://www.naturesfynd.com/

12. Ynsect

图片

估值:65 亿元

公司简介:Ÿnsect 由科学家和环保活动家于 2011 年在法国巴黎创立,将昆虫转化为用于宠物、鱼类、植物和人类的高性能天然蛋白质解决方案。

公司总部:法国 巴黎

成立时间:2011年

员工数:101-250

公司官网:http://www.ynsect.com/en/

13. Gorillas

图片

估值:65 亿元

公司简介:Gorillas是一家提供杂货配送服务的公司。

公司总部:德国 柏林

成立时间:2020年

员工数:11,000

公司官网:https://gorillas.io/

14. Motif FoodWorks

图片

估值:65 亿元

公司简介:该公司专门为创新食品生产商提供替代蛋白质,产品使用生物技术和发酵从乳制品、鸡蛋和肉类中提取蛋白质,同时不影响动物成分的功能、味道和营养,使消费者能够获得同时美味和健康的无麸质、天然加工和大豆食品。

公司总部:美国 波士顿

成立时间:2019年

员工数:50-100

公司官网:https://madewithmotif.com/

15. UPSIDE Foods

image-20221114225931739

估值:65 亿元

公司简介:一家细胞肉类公司。该公司利用技术通过培养动物细胞生产肉。

公司总部: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成立时间:2015年

员工数:198

公司官网:https://upsidefoods.com/

兜兜转转,已经在农业行业混了7年,尝试过创业、投资、农业企业管理咨询和管理培训、卖货,跑了50个左右的地级市,一边尝试,一边思考,这个行业的未来在哪里,自己的定位是什么,能在行业中留下什么。

我一直认为自己从事的不是传统农业,故命名为「新农业。借此文梳理一下从业心得,欢迎把你的从业心得留言告诉我。

1

1、消费者需要什么,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要倒过来思考,不要先思考能种什么,能养什么。有终端客户资源的企业,反向整合上游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把下游餐饮商家的菜品采购需求拼购起来,形成大订单,向上游采购。再比如拼多多把消费者小散订单拼起来,相当于把分散的消费者,变成一个大的消费者,统一向上游购买。

2、农业的利润在前端研发,农资和后端销售环节,不要随便去碰生产环节。去碰生产环节,会把模式做得很重,而且不赚钱。生产环节需要构建机制,让农民参与其中,或者借助技术,降本增效。

3、农业细分领域众多,不要试图什么产品都做,在一个细分(垂直)领域做深做透,都有机会。生产环节越容易标准化,能按照工业方式生产的细分领域、单品越容易做出规模。

终端毛利率很高,价格不透明的行业,也容易做出利润(如茶、兰花)。选择大于努力。

4、单点突破,先在一个局部做到第一,跑通模式,然后向外扩展。

5、不要讲情怀,先讲商业,算清楚做的事情赚不赚钱,能赚多少钱。

很多贸然进入农业的创业者,喜欢讲情怀,但是并没有算清楚做农业的投入、产出,最容易忽视的是从事农业的隐性成本,比如因作物有生长周期,在收获前需要持续投入人工、维护农业设施和农业机械也需要成本。

2

6、人口的增长或者人均收入的增加都会导致农产品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一般情况下,人口增长会导致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消费的食品重点会从芋类、谷类等淀粉质食品逐渐转向畜禽等高蛋白食品。但对食品的消费量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无限增加,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对增加食品消费的欲望逐渐趋近于零。

7、做农业最终是在做食品,从食品角度考虑农业,很多东西就通了。

食品的逻辑是消费者在吃某个东西上有需求,为此需要把食品制造出来,为此需要确保食材质量稳定、成本可控、或者食材的新奇特。即,所有的环节都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他所需要的食品。

这样看来,农业生产环节是食品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相对标准化,需要利用技术降低成本,或者确保产品没有农残,或者种植新品种(如最初的阳光玫瑰)。做养殖的企业,实际上是食材供应商,可以供应给下游餐饮、商超,也可以选择自己做终端。

8、针对高端人群的食品未来有很大增长空间。

在把产品做好的同时,还需要把营销故事讲好。做农产品做的是信任,有1000个高端用户在你这里持续消费,你也可以活得很滋润。

9、订单、标准、组织、数据、金融、品牌是社会资本组织农业的几个关键词。

可以理解为:根据订单,组织农业生产者,进行标准化生产,借助数字化沉淀数据,用数字模型对接金融(贷款,保险),因产品价格合理和质量可控,形成产品品牌,获得更多订单,形成飞轮。

这个操作起来难度很大,一方面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需要建立机制和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前期投入大,成效缓慢,资本没有耐心去做。这种产销一体化模式,在工业化水平高的白羽肉鸡,或者生产环节相对集中的细分领域,成功的可能性大。

3

10、农业从业者需要关注政策,争取政策支持,但是不要过度关注政策,甚至依赖政策。要去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做农业要求接地气。

11、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满足粮食供给。

该阶段,通过剪刀差从农业领域积累资本,此时以发展工业为工作重心。而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此时,农业政策的中心任务是如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当进入到工业化后期,如何实现城乡协同发展,保护农民权益变成了政策核心。

12、除了生产功能外,农村还有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农村可以成为叠加其他产业的载体,比如康养、文娱。这就需要依据区域特色,进行发展。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托普云农)成立于2008年4月,深耕智慧农业十余年,2022年9月向科创板提交招股说明书。透过招股说明书一起来看看公司发展情况以及智慧农业发展情况。

公司是干什么的

根据官网上的介绍:托普云农是一家服务于农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聚焦数字农业核心技术闭环,精炼智能装备、软件平台、大数据应用三大业务体系,提供集数据采集、分析决策、精准执行与科学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农业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托普云农的业务包括智慧农业项目和智能硬件设备 两大类。如下图所示。

image-20220910134710017

托普云农智慧农业项目包括农业物联网项目和信息化软件平台项目 两种业务类型。

  • 农业物联网项目:利用传感设备等采集农业生产过程相关数据,达到用户通过远程操作终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及科学决策等目的。指导更好的种地。包括种植业领域信息采集、检测、控制、监测的 各个方面,且覆盖作物从育种到收获的全生命周期
  • 信息化软件平台项目:根据农业领域客户的信息化需求,定制开发具有数据监测、过程管理、智能决策、综合服务等功能的软件平台。土、水、肥。

何为智慧农业?智慧农业是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要素,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下图的描述可见,智慧农业是用新的技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托普云农的智慧农业项目服务于农业生产。

image-20220910144126088

智能硬件设备业务 提供可直接联网的智能装备、具备监测或检测功能的仪器设备、搭载在物联网或其他装置的传感器等前端硬件。主要运用场景是土壤各项理化指标检测、监测植物本体的生理状态(叶室温湿度、 空气 CO2 浓度、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叶面温度等)、植物 表型解析(包括智能考种设备、根系分析仪、 叶面积分析仪等设备)、植保病虫情监测和绿色防控(包括智能虫情测报灯、风吸式杀虫灯等设备)、农业小气候监测等。

公司是否赚钱

从营业收入看公司托普云农近三年营业收入分别是2.2亿元、2.6亿元、3.3亿元,近三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56.74%、56.04%和 53.55%,从营收和毛利率角度看,托普云农似乎是一家赚钱的公司。

image-20220909202411553 image-20220910152242323

其资产负债率也不是很高,近三年近利润不断增长,每年都有大量的现金分红。从现金流的角度看,经营活动现金流充裕,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好。

image-20220924100129372

业务可持续性

考察一项业务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可以从市场空间及增长潜力、市场竞争、公司竞争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政策及法规风险综合评估。

市场空间及增长潜力

托普云农两大业务针对的客户群体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政府、科研机构、农业生产企业。目前客户以政府和科研机构为主,目前主要客户是政府及科研机构,企业客户较少。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智慧农业应用渗透率不足 1%。智慧农业处于早期,主要是政府示范及农业监管对气象监控、病虫害监控、职能类数字农业系统有需求。科研机构采购智能仪器这块需求比较明确。

公司的发展轨迹,也预示着整个智慧农业市场及公司发展重心的变化:

  • 2008-2012年,公司成立初期以农业精密仪器的研发生产为主,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硬件设备的销售。在种子科研、土壤监测、植物生理等领域研发设备和销售设备。
  • 2013-2017年,从原来研发和卖设备,转变为智能设备联网,采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病虫害监测系统。
  • 2018年-今,信息化平台,顺应政策,打造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并作为今后的重点项目。从其营收构成看,软件平台的收入迅速增加。

而智慧农业的投入资金主要来自政府,受到国家政策、地方财政实力影响。根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联合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21 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2020 年全国县域农 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总额达到 341.4 亿元,县均财政投入 1,292.30 万元, 较上年提升 65.3%,乡村人均财政投入 46 元,较上年提升 79.6%,财政投入的 不断增加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加。

但是,如果其提供的产品价值最终被证明是可有可无的,或者投入产出比较低,市场开拓会变得困难。这也是拓普面临的重大风险。

销售模式

进一步看一下其销售模式。托普云农智慧农业项目主要客户为政府职能部门与科研端。终端用户包括农业领域的省市县等各级政府部门、 各地种子站及植保站等事业单位以及农业相关的科研院校实验室等。公司客户主要为上述终端用户以及参与智慧农业领域的系统集成商、运营商及设备提供商等。

从其前五大客户可以大概猜测出其销售重心,以及销售模式。

image-20220910150704421

从其应收账款看,公司的应收账款逐年增长。

image-20220910151801070

值得一提的是销售总监陈丽婷女士(1979 年 10 月生),是公司创始人之一,与另一创始人陈渝阳先生(1977 年 8 月生)是夫妻关系。目前公司拥有市场、销售、售后等人员 155 名,全国多地铺设了十余个售后服务点。销售人员人均薪酬17.01万,有所增长,看来对销售人员激励增加。

技术实力

截至报告期末,已研发了70余种传感器和130多种智能装备, 公司已取得国家授权专利 110 项,其中发明专利 14 项,并拥有 278 项软件著作权,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3项。

image-20220924092253569

再来看公司人员结构。近三年公司员工人数分别为 446 人、498 人和 618 人。2021年底,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174 名,占员工总数 28.16%。

image-20220910123540521

公司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在智慧农业上进入较早,技术积淀较久。但是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变化不大。随着实力更强的物联网厂商进入,公司的技术优势能否持续保持?值得思考。

根据招股书描述,公司主要聚焦在种植业,可以根据不同省份所处的地域气候环境、经济水平、作物类别提供一站式服务。但是种植业千差万别,种植水稻、小麦、棉花与种植西南花有所差别,该选择什么样的区域、作物,需要综合投入产出比判断。

农业大数据包括土壤、气候、墒情、植保、动保等自然资源信息数据, 农资、扶贫、流通、治理等行政行为信息数据。大数据不是全数据,没有细分领域积淀的数据,或许没有任何价值。

image-20220910141347270

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看两块,一块是管理费用(人均薪酬),一块是运营顺畅程度(成本控制)。

从人员激励看,近三年人均薪酬14.48万元、15万元、18.15万元。并且进行了人员激励。

image-20220924120809584

在技术研发上,物联网设备项目除了需要除软件开发工作以外,还包括硬件设备安装及布线、环境部署、数据库配置及测试、系统接口开发并测试、集成开放、整体联调联试和整体试运行。智能硬件板块,嵌入式软件烧录和产品测试等关键的核心生产环节自主生产,其他环节外部采购生产,此部分占比较少。

值得玩味的两家公司

在数字农业领域,还未有上市企业。这让我想起了向科创板提交招股说明书的机飞科技,两家公司创立的时间差不多,营业收入相似,但是极飞科技却连年亏损,公司人数比托普云农多一倍,现金流状况越来越糟。极飞科技最终在今年5月份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

image-20220924101240448

两家公司的差别何在?在我看来两者选择的赛道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托普云农做各种智能硬件和智慧农业软件,而极飞科技则做硬件,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都只做无人机,农业无人机。因为选择的赛道不同,客户群体就有所不同托普云农主要客户是政府、科研机构,而极飞科技主要是企业为主。

针对不同客户,赚钱的方式也就不同,托普云农赚政策的钱,软件服务的客户越多,边际成本越低;极飞科技赚的钱是从客户采用无人机作业后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产生的差价中分出来的。

两家公司还有很多值得对比的地方,从中也可见智慧农业发展情况。

未来是美好的,但是黎明前的黑夜有多少人能够熬过,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 本文章根据招股说明书等公开信息整理而成,本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作者不对因使用本文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2022年9月24日

明茨伯格是谁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1939年-),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管理思想家,出生于加拿大,犹太人,美国战略管理协会的创始人及前主席,国际实践管理教育联盟的创始人及前主任。1961年,获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的运筹学博士学位(1961-1963年),在此期间,兴趣逐渐转向研究人们如何工作。1965年、1968年分别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和管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进入麦吉尔大学任教,谷歌学术主业H指数125。

明茨伯格创立了国际经理人硕士课程(impm.org)和国际卫生领导力硕士课程(mcgill.ca/imhl)以及风险投资公司CoachingOurselves.com的,同时是海狸雕塑的户外活动者和收藏家。

明茨伯格出版书籍20余本,发表文章180余篇。先后创立了管理者角色学派、战略过程学派和实践管理教育模式 。曾四次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其中两次[12]获得“麦肯锡奖”。

思想特点

明茨伯格被称为“离经叛道”的人,他的思想有以下特点:

实践导向,注重归纳。 他对管理咨询也颇为不满,认为传统的MBA毕业生像病毒一样从机体内部摧残管理实践,使企业对其他形式的管理方法视而不见。他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发展管理能力,并且从1996年创办了IMPM培训课程,改变主流商学院按照战略、组织、营销、财务等职能模块教学的方式,用更贴近真实管理实践的方式培养管理者。IMPM培训内容包括五大模块:管理自我、管理组织、管理环境、管理关系、管理变革。代表作《管理工作的本质》,该书也是明茨伯格的成名作。

人本主义,强调平等、参与和互动。 他把领导力视为管理的一个重要技能,强调管理者应发挥组织中每个人的潜力,管理者为员工提供支持、引导和激励,强调参与式管理。代表作《战略规划的兴衰》。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认为管理是科学、艺术、技艺三者的融合,反对按照自然学科的研究方式研究管理。管理不是目的,而是为组织目标服务。管理者是思想者,更是行动者,没有行动,一切归于零。代表作《管理者而非MBA》。

注:此部分借鉴了肖知兴老师的归纳

不要高估理性、否定直觉和经验

明茨伯格对西蒙的“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进行了讨论,更对越来越复杂的分析技术进行了批判。

过度理性和进行复杂的分析,会否定很多潜在的可能,丧失对问题本质洞察。决策可以分为程序化、非程序化。程序化的决策容易处理,而非程序化的决策,才是发挥人创造性的部分。

因此,需要把直觉、理性、经验结合,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可控的混沌”,“可控的无序“才是真实世界的管理。

同理,现实生活也是一样。不要过度高估理性、否定直觉,人是有限理性,人不是机器。

要承认感性的存在,常识远比理性重要。

规划真的那么有用?

规划有助于整理过去,把过去行为形式化。规划有助于形成微调年度预算系统,同时统一组织内部语言,让组织朝着一致方向前进。

但严谨的规划真的不是那么有用。已经有非常多的证据表明。规划难以处理复杂性,多变的世界。

规划多大程度上会损害直觉思维?过度规划破坏了公司评估外部世界、创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知行合一

不管说再多,更重要的是行动。一个站在岸上不下水的人,是学不会游泳的。公众号「孤独大脑」里有一个回答,我至今印象深刻,也是我一直与管理咨询行业保持距离的一个原因:

本科后接着读企管方面的研究生,就像婚前上两年性爱课的处子。

在明茨伯格看来通过 实践—自我反思/高人反馈/教学—优化行动,才能提升兼具科学、艺术和实践的管理技能。

end.

张万在外打拼多年,小有积蓄,想着老大不小了,父母也已经年迈了,于是回到家乡所在的省会城市,和之前的合作伙伴李顺一起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李顺掌握独门火锅料配方,擅长食材搭配,张万则擅长营销、门店管理。他们的生意红红火火,很快店里面就招了5个服务人员,还计划年底开第二家火锅店。

火锅店每天人来人往,他们本以为赚到了很多钱。可是几个月后一盘算,发现这个月收入60万(数字只是举例,不用纠结),利润却是负的。问题出在哪儿呢?于是,两人对标了市场上做得好的另一个火锅店“香自来“,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火锅店的人流虽然很大,但是菜品采购经常过量,导致大量浪费;菜品的采购成本也远远高于香自来;翻台率远远低于香自来……总之,成本过高。

于是张万围绕降本增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根据近三天的菜品平均购情况,预估当天需要采购的菜品量,节假日参考过往数据;与食材供应商谈判,获取更优价格;根据历史数据,调整菜品的分量;把服务员的收入与店铺的利润挂钩。

很快,调整后有了新的结果。火锅店的利润上升了,成本下降了。

上面所讲的故事,离不开企业的运营管理。

企业运营管理的目的是最大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让资源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更多产出。比如,原来投入1块钱,可以赚回来1.2元,现在通过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赚钱的成本降低了0.2元,周转率提升了20%,企业盈利能力得到了改善。

当下经济不好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降本增效,开始减肥,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比。

那么如何理解企业运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从哪些方面抓起?这就要回到企业运营管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 外层财务指标
  • 中层业务逻辑
  • 内核组织能力

图片

外层:财务指标

用财务指标衡量公司的运营能力

汽车的仪表能够直观反映汽车的运行情况,财务指标是公司运行的仪表盘,能够直观反映公司运营管理管理情况。

衡量一家公司运营能力的好坏关键看四大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每个能力都有一套衡量指标,在财务上成熟的体系,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中。

下面选取每项能力中最关键的指标进行说明:

盈利能力:用来衡量现在赚不赚钱?包括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毛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四个子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ROE) = 净资产 / 所有者权益。表示每投入1块钱,能够产出多少钱。

营运能力:用来衡量赚钱效率高不高?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五个子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比如一年),投入的100块钱,可以从研发、生产、销售整个流程中转几次。转1次,100块 = 100块钱,转10次,则100块 相当于1000块(100 * 10)的效用。

偿债能力:用来衡量欠债还钱能力怎么样?企业负债经营,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三个子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是资产负债率 = 资产/负债,表示欠款后,手上资产能否偿还银行等债权人、欠供应商的应付账款。

发展能力:用来衡量未来赚钱能力怎么样?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五个子指标。表示现在和过去相比,收入、利润、资产等增长情况。

四大能力相关的指标非常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关注的指标有所不同,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投资者关注的指标也是有所差别的。所以不能盲目的用这些指标去衡量企业的运营管理情况。比如,在高速成长期的行业和公司,此时的目的是抢占市场、更加关注现金流,资产负债率可能过高。在经济状况不好时,企业更加关注现金流和净利润。

企业经营者最应该关注的四个指标

上面的指标还是太复杂,我们把上面的指标进一步简化,作为一个CEO最需要关注的四个指标是利润率、现金流、周转率、资产收益率。

现金流:现金的净流入-现金的净流出。企业里面的资金有进有出,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当流出的比流入的多时,企业现金流就断了。就像水池一样,流出的比流入的多,水池自然会干枯。有的企业看起来账上有利润,但是全是应收,结果现金流断裂,企业破产。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现金流比利润重要。现金流入来自企业经营收入、筹资获得的现金。

净利润率:即抛除所有成本、费用和交税后,剩下的部分。利润率反映了投入1块钱,最终“生”出了多少钱。净利润率远比规模重要。有的企业还在盲目追求规模,认为规模足够大,赚到的钱就足够多。同样是100亿元的营业收入,运行效率高,可能有10亿元的净利润,而有的企业可能只有2-3亿元的净利润。在当前的环境下,为什么更应该注重净利润率就不难理解了,净利润率代表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周转率:用来衡量企业完成购买原材料、生产、出货、回款所需的时间,时间越短,周转率越高。如存货周转率,表示一年中清空每一批存货所需的平均天数。不同行业对周转率要求有所不同,对利润率低的行业,该指标尤为重要,如零售行业、饲料行业,“薄利多销”便是出于此考虑。

从下图可以看出沃尔玛存货周转天数呈下降趋势,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呈下降趋势,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呈波动上升,说明周转率在不断改善,净利率则呈上升趋势。

图片

周转率是供应链管理关注的核心指标,相同的时间、相同资金条件下,哪家公司周转率越高,哪家公司就能够赚更多钱。降低库存、降低存货时间、提升产销衔接效率等等动作,都是为了提升周转效率 。

在关注周转率时,还有一个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同样是60%毛利率的生意,同样是5000万的单子,A公司的应收账款是一年,B公司应收账款是6个月。这意味B公司一年内使用5000万流动资金的时间比A公司多了6个月。君不见很多供应商都是被账期拖死的。

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相似,表示投入产出比,而资产收益率 = 利润率 × 周转率。提升资产收益率,需要提升利润率和周转效率。

从股东的角度看如何改善公司运营

抛开其他因素,从生意的角度看,股东投资创办公司的目的是获取利润——利用自有资金和借来的钱,买一只下蛋的鸡,然后让鸡不断下单。

对股东来说,最关心的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根据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式:

1  

|

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净资产 = 总资产净利率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占比 × 权益乘数(财务杠杆)  
  

—|—

下图为某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表。

图片

从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式看,要想提高净资产收益率,需要让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三个指标尽可能大。

我们继续拆分:

总资产净利率 = 营业净利润率 × 总资产周转率 =(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 (营业总收入/资产总额)。总资产净利率要尽可能大,就要提高净利润率,净利润率提高,需要提高净利润。那如何提高净利润呢?因为净利润 = 收入 - 成本 - 费用,所以要提高收入,降低成本,降低费用。而收入 = 客单价 × 数量 × 复购率,那么要想增加收入,可以提高客单价、卖更多的产品、提高复购率。改善每个指标,就牵涉到企业经营了。

权益乘数 = 1/(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权益乘数代表企业举债经营的能力,是放大企业经营能力的杠杆,权益乘数越大,意味着企业举债经营的能力越强,越能够用别人的钱为自己赚钱,企业负债经营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产负债率为i80%,意味着用于企业经营的100块钱中,有80块钱都是别人的。资产负债率超过100%,意味着资不抵债。

中层:业务逻辑

为什么要关注业务逻辑

外层已经用财务指标反映了企业运营情况,那是不是按照上面提供的指标,一层层拆分,就可以找到企业运营改善的方法?

答案是:远远不够。

仅仅从单个指标上改善,只能改善企业运营管理的某个局部,没办法从整体上提升运营管理效率,遇到棘手的运营管理难题,就更没有 办法解决了。

在同一层级,你永远无法解决本层次问题,这就是向上一层。这一层便是企业的业务流程,更准确的说,是业务逻辑。

企业是为客户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营利性组织。换句话说,企业是组织一帮人生产客户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不同行业,生产产品或服务的方式有所差异。

动物疫苗行业对物流的要求没有饲料行业高,可以在一个厂生产,运输到全国。而饲料企业,则需要就地建厂,不仅要考虑玉米等原料的运输成本,还要考虑饲料的运输成本。两者的业务逻辑是不一样的,疫苗生产需要通过GMP认证,毛利润在60%左右,饲料毛利润则只有几个点,原料采购成本占比非常高。一家教育公司和一家电商公司,产品形态不同,服务客户的方式也有所差异。

这就需要回答业务逻辑上。不了解业务逻辑,你很难知道哪些运营管理指标重要,也不清楚每个运营管理指标背后反映了什么,更难做出运营管理的优化。财务指标是面子,业务逻辑是里子。

把握业务逻辑关键看两点:一盘棋,关键节点。

一盘棋: 理解企业整体业务流程、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知道人、财、务、产、供、销在企业里面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即整个供应链是如何组织起来的。知道公司是怎么赚钱的。

关键节点: 找到业务流程中的关键节点,通过关键节点的优化,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一盘棋

公司通用的业务流程是股东利用自有资金或者借款,设立公司—>研发(该环节可能没有)—>购买原料—>生产产品—>销售—>一部分钱用于发工资,一部分钱用于扩大再生产。

做业务时,要在头脑中有业务全局,整个流程背后反映了公司是怎么赚钱的——知道产品或者服务是如何组织起来,如何进货的,如何生产产品的,如何成交的。

最典型的如西南航空,把低成本作为核心竞争力,整个业务逻辑也就是围绕着低成本在做。比如不提供商务舱、不提供餐食、不接受选座。很多打工人,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根本没有思考过公司到底是怎么赚钱的,还在抱怨自己是螺丝钉,没有进步的机会。有想法的人,则会把公司当成未来发展的跳板,琢磨公司业务逻辑。

脑中装着业务逻辑,才不至于陷入瞎忙,你才会知道生产、研发、采购、销售应该扮演什么职责,各个环节是如何进行衔接的,比如如何和供应商衔接,采购和生产如何衔接、生产和销售又应该如何衔接。

企业运营效率不高,多半是流程上遇到了阻点,这就需要打通阻点,包括公司层面的业务流程、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产销衔接不畅,是企业里面经常存在的问题,实际的销售订单比销售预估的要少,就导致企业库存增加,有订单没存货,又导致客户丢失。有的企业会建立产销衔接小组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有通过柔性生产来解决该问题的。再比如,做短视频账号,要不断梳理获客到变现整个流程,咨询公司要梳理客户服务流程。流程越顺畅,运行效率会越高。

关键节点

仅仅关注全局是不够的,还要关注全局中的关键节点。关键节点在整个业务逻辑中扮演着关键作用,80%的精力放在关键节点上,才能取得好结果。

比如,一家工程咨询公司,关键节点拿项目、项目施工管理、验收,而拿项目的关键是与客户的关系、过往案例,那么拿项目时,就需要围绕着如何与客户建立关系、如何包装过往案例去优化。

运营的工作是繁琐的,但效率提升藏在细节之中。此时,你需要抓住关键节点去优化效率。

企业运营管理会经常听到一个词:标准化。运营就是用标准化,把流程中的不确定变成确定性的事情。比如,生产的产品规格不统一、报废率高,那么把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标准化后,成品率就可以得到提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标准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里只是说明标准化的重要性)

很多人会说,流程标准化后,企业会丧失活力。实际上,对于生产制造来说,标准化操作能够提升效率,保持产品质量稳定。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标准化可以节省人的脑力,从而把注意力放在创造性上。

内核:组织能力

丰田是全球最赚钱的车企——相同的营业收入,比其他车企的利润高出很多。这得益于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丰田几乎实现零库存,生产中一旦出现问题,全体员工就停下来寻找原因,持续改善每个经营环节。

而丰田精益生产背后是日本文化、经营哲学和组织能力支撑,这就是运营的核心。从生产、采购、仓库、物流、研发、售后等单点改善运营,无法达到1+1>2的效果。最深刻的改善,是从建设组织体系着手。

两家火锅店 ,位置、口味、店铺规模差不多,但是一家火锅店却比另一家火锅店利润高出20%。差距背后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上面,比如一家对食材采购的预估量更准确、调味料的浪费更少。再往下挖一层,为什么有这种差距?你会发现两家火锅店员工的工作状态是不一样的, 有一家把火锅店当成自己家开的一样,服务客户很上心,点菜、上菜、后厨等紧密配合,看到调味料没有了,还会主动补位。而另一家火锅店的员工,店长没有考核到的地方就不主动去做。

一家火锅店营造坦诚沟通、平等相处的氛围,相信员工的能力,并且每月拿出火锅店利润的20-30%分配给员工,并且承诺表现好的员工有机会成为店长。另一家火锅店则认为员工什么不行,工作沉闷,老想扣员工的工资,员工看不到希望,员工怎么可能安心工作?

两家火锅店经营效率差距背后,正是组织能力的差距:是否以客户为中心、分钱合理性、坦诚透明程度、人岗匹配程度。

是否以客户为中心:这句话听起来很普通,似乎每个企业都能够做到。但现实告诉我并非如此。客户的需求是一切经营活动的起点,离开了客户需求去谈供应链效率提升、生产工艺改造、供应商管理,那就失去了做这些事情的本心。

分钱合理性:分钱决定赚钱,老板舍不得分钱或者分钱不公平,会让员工对公司丧失信心,没有归属感。采购成本高一点,和自己没关;产品报废几个,合格率在考核范围内,和自己没关;人走后,公司空调一直开着,和自己无关。分钱合理,基本的原则是多劳多得,其次是把员工的奖金和公司的利润挂钩。

坦诚透明程度:德鲁克老人家曾说,企业就干两件事——营销和创新。创新是生产产品,营销是把产品卖出去,只有把产品卖出去,才会有利润。所以,对企业而言,内部都是成本。各个部门权责不清、出了问题不及时沟通、下层不只知道上层的想法、上层不知道一线业务员手里的情报…这些问题背后,都说明了组织不透明!组织内的信息流动越慢,组织的运行效率也就越低。组织就像机器一样,各个零部件只有磨合顺畅,才能高效运转。

人岗匹配程度: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有的人擅长研发,有的擅长生产管理,有的擅长营销,把每个人放在他最擅长的岗位上,利于提升每个运行节点的专业化水平,进而提升公司整体运营能力。

最后总结一下本文所讲的内容:

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代表了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运营管理一是要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二是要让企业运转效率尽可能高。谈运营管理,就一定会谈到“效率”。

可以从外层的财务指标、中层的业务流程、内核的组织能力三个层次去剖析运营管理,这也是改善运营管理的方法。

在当前经济疲软、生产过剩情况下,每个企业都值得重新思考一下运营管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