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创办的公司破产了,于是网上各种标题党出来了,对这本书的质疑声也大了。对于这些噪音无需多管,在我看来《富爸爸,穷爸爸》《富爸爸的财富自由之路》仍然是财商启蒙不可多得的书籍。何为财商?作者在书中定义为:“把现金或劳动转化为能带来现金流的资产的能力。”财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财富获取及管理的综合能力,学校里财商教育的缺失被不少人诟病,成年人只能够进行财商自我教育,而且这是从学校步入社会后的第一课,越早培养财商越好。

关于金钱有哪些反常识?

不要为钱工作

有这么一个故事:马车夫为了让驴子向前赶路,于是在驴子前面挂了胡萝卜,毛驴为了得到萝卜,就拼命的往前赶,总以为自己能够得到萝卜。富爸爸一直强调不要为钱工作,而是要让钱为你工作。如果一个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一心奔着钱去,几年后会发现,没有积累下来什么能力,最终被时代抛弃。

反过来,如果工作,该选什么类型的工作?可衡量、可放大的工作。典型的如一些程序、企业家工作,随着影响人越来越多,自身价值呈现几何级增长。

量入为出

量入为出,砍掉不必要的开支永远是第一步。 这并不是无条件的储蓄,而是有策略的支出,如果一项支出没有长期价值,那么在花钱之前,你要好好想想为什么要支出。

增加资产而非获得负债

过高的负债会让你丧失真正的机会。如果一项支出不能够转化为资产,那么就是负债,资产可以升值,而负债只会增加开支。

能够形成资产的方式:

  • 降低负债。
  • 不动产投资。
  • 获取能够形成稳定现金流的特许经营权。
  • 建立企业。

创造系统

比如企业家是创造了一个赚钱的系统,让他人和自己都能够从中挣钱,而学校里教的是考高分,找到一份高薪,提供的是单方面的能力。虽然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个人需要想办法提供价值,但单方面的价值很可能不具有抗风险性。

你要做哪一类挣钱的人?

根据赚钱方式可以划分为四类不同人群:雇员、自由职业者、投资者、企业家。四类人的特性及对金钱的态度如下:

四类不同挣钱方式的人

E象限人群(雇员)

对这类人来说,保障和福利通常比金钱重要得多,恐惧感让他们不敢冒险,追求稳定,难以把控风险。

常用语言:“我正在找一份稳定、有保障、薪水高、福利好的工作。”

S象限人群(自由职业者)

他们的独立性,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的自由,以及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尊为专家,都要比单纯的金钱重要得多。这类人通常不愿意用别人去做他们所做的事情,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人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常用语言:“我的工资是每小时35美元。”“我在这个项目上花了20小时。”

B象限人群(企业家)

这种类型的人几乎就是S的对立面,那些真正的企业主B喜欢自己身边围绕着E、S、B和I这四个象限的精英们。B的座右铭是:如果你有能力雇用别人为你做事,而且他们能比你做得更好时,为什么还要自己做呢?

常用语言:”我正在寻找一个能够管理我公司的人。“

I象限人群(投资者)

I象限是有钱人的游乐场。不管人们在哪个象限挣钱,如果他们希望有一天变得富有,他们最终都要进入I象限。正是I象限,钱开始转变成财富。

资本家的目的是通过把别人的钱、别人的智慧和别人的时间和谐地组织在一起来为自己 和他人赚取更多的钱。

这四类人群是可以进行相互转化的,语言是思想本身,想要在四个象限中转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为每个象限获得成功所需的专业技能和人际沟通技巧通常是不同的。

在不同象限切换

制定个人理财计划

评估当前财务状况

在理财开始前,需要准确评估目前财务状况,主要包括四个核心指标:资产、负债、收入、支出,通过收支平衡表和资产负债表反映。

通过下表可以梳理自己的收入来源哪些方面?支出方向?资产有哪些?目前负债?一圈下来对自己的财产状况就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收支平衡表与资产负债表

设定财务目标

在未来的12个月

  • 我想减少我的债务 元
  • 我想增加我的资产的现金流或者增加被动收入(被动收入是你不用工作即可挣得的收入,即投资收入) 元/每月
  • 提高投资能力:选定股票/学习关于投资的知识
  • 提高企业出售能力:寻找正在出售的企业

我的5年目标是

  • 增加我资产的现金流到 元/月。
  • 在我的资产项目中拥有下列投资
    • 不动产
    • 股票
    • 企业
    • ……

掌控风险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关键看风险是否在可控范围内,看概率。可以思考在金钱上存在哪些潜在风险,怎么通过保险抵消。

了解风险和有风险之间的区别。

掌握创建复杂系统的技能

对于那些想更快地获得资产的人,我再次强调首先学会“B”和“I”象限中的技能的必要。我建议先学会如何建立一家企业,因为企业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教育过程,改善了个人技能,并提供了能够弱化市场波动的现金流,以及自由支配的时间。正是来自我的企业的现金 流给我带来了自由时间,使我能够开始寻找有待解决的金融问题或者说是金融机会。

财务几问

制定长期计划,每月多少钱投资?投资在哪些地方?投资几个月后产生回报?计划多久退休?

总结

  • 减少不必要开支是第一步,购买资产,增加资产。
  • 形成现金流。
  • 提高被动收入,集中建立资产(如房产、特许经营权等)
  • 选择导师及谨慎选择你的朋友。富爸爸是作者的导师,只有实际操作过的人才有发言权。
  • 有自己的时间节奏,让别人的时间配合你的时间。
  • 创造一个正相循环系统,从老鼠赛跑到快车道,系统如下:
    从老鼠赛跑到快车道

写在最后

在理财上我还是小白,深知理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接下来会拟定更详细的财务计划,制定每月的资产负债表和收支平衡表。

最难改变的是思维,改变对金钱的看法,改变自己的行动,有的事情早做比晚做好,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和别人不一样了。

end.
2019年7月25日

本书的核心思想:成长型心智;核心概念:自我决定论、内在动机。中文翻译为《成功,动机与目标》,英文名为 Succeed,How We can Reach Our Goals ,从中也可以猜出本书的主要内容,Succeed and Goals、How to reach。

目标是什么

从动机出发,目标分为两种绩效目标和表现目标。两者的区别在于你制定的目标的动机是受内在因素影响还是外在因素影响,受外在因素影响制定的目标往往是为了获得外在奖赏,内在因素影响制定的目标指向自我发展,评价更多来自自身。

心理学家把”表现“的意愿叫做”绩效目标“——展示自己聪明、有才、用能力或业绩优于他人。当你追求“绩效目标”时,你的精力被指引到获得一个特定结果上……人们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目标是因为我们认为达到这个目标能给我们带来某种肯定,会使我们看上去或自我感觉起来聪明、有才华,然后我们用是否成功来评判自己。 心理学家把发展或增强某种技术和能力的意愿称作“精熟目标”。当人们在追求精熟目标时,他们不因是否达到特定结果而评断自己。……这种目标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与自我价值关联起来的,这种目标关系到你是否做出最大努力成为最好最有能力的自己,而不是证明你已经是最好的了。

在《奖励的惩罚》中作者提到当一个人受外在动机驱使时,会逐渐丧失内在动机,具体的情况就是:

想证明自己聪明和有价值的人往往会用极大的聪明和强大做一件事——有现实奖励时尤其如此。

反之如下目标不会带来长久幸福感:名誉、权力和打造公共形象等。任何追求他人肯定或自我价值外在体现的目标都不会有效。为了财富而寻求财富也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钱不一定带来幸福,但不意味着不追求财富)。

具体而具挑战性的目标更易实现

在全球上千例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具体而又有难度的目标比模糊或过于简单的目标更能激发优异的表现,而且差距是明显的。我要减掉10斤相比我要减肥,我要存2万块钱相比我要存钱这样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在心流区人最容易发挥最大的潜能,当接受的任务有一定挑战性但没有与目标产生巨大差距时,最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从激发员工上讲,给员工的任务需要员工垫脚尖就能够够到,最容易激发员工的自主感、胜利力。

image-20201012202558932

制定目标的具体方法

image-20201012202626687

提高行动力的方法

image-20201012202647105

坚持内在动机驱使的方法

image-20201012202712355

从一小点开始

人是受动机驱使的动物,做某件事背后总是受某种动机驱动,动机可能来自外部,可能来自内部,可能很容易发觉,可能难以发觉。受外在动机驱使的人,最终疲于奔命,而受内在动机驱使的人,用好奇心和时间打败了一切。

改变并不难,从一小小点慢慢开始,早睡早起、每日阅读锻炼、每日复盘、写清单……

end.

2019年7月4日

科学的三大条件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不是科学?斯坦诺维奇看来“心理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因为心理学研究领域宽泛,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学科,但实际上心理学是一个学科的原因是其科学性。

那什么是科学呢?在斯坦诺维奇看来,科学满足三个条件:

  1. 科学采用系统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2. 以公共性、可检验的知识为研究对象;
  3. 研究实证可解问题,并产生可检验的理论。

接下来看每一条的具体含义:
1) 系统的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是指“基于观察的实践”。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区分观点、结论和事实。但是非结构化、零散的观察并不能导致科学知识的产生,科学是通过理论揭示事实背后的科学依据,所以需要结构化、系统化。

2) 以公共性、可检验的知识为研究对象

公共性、可检验的知识,指的是我们可以将研究发现递交给科学团体,团体中的任何人都能对其进行重复性检验、批评或拓展。

可以简单概括为可重复、可证伪。如果该知识只针对少数样本有效,难以重复,那这就不叫科学知识,也很难拓展到其他领域。

3)研究实证可解问题,并产生可检验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 · 平克(Stephen Pinker)讨论了”未知“可以划分为”问题“或”玄迷“。问题是可以探究答案的、而玄迷我们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答案,比如“性本善还是本恶?”、”是否存在上帝“这类问题,很难用科学的方法获得答案。

科学意味着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取问题的答案,并且答案可以研究,遵从“理论——预测——检验——修正”,“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获取结论”这样的顺序。

聊聊理性

以前我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说中国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很差,现在用科学的三个标准去衡量一下。国人思考问题容易诉诸情感,不讲究证据和事实。砸日本车就是爱国,不买日货就是爱国。一些微信公众号文章充满着事实和证据、也有逻辑,但是错误在一开始就确定了一个结论,然后围绕着结论寻找证据支持。八九十年代的气功大师、如今依然流行的包治百病的各种大师,或许真有那么回事,但是他们的方法是不可重复、不可证伪的。

那如何才能够快速提高理性呢?开智集团创造人阳志平老师提到了一个方法:多个信息源、交差验证。当有多个信息源,比如一个地方听到了一个消息,放在另外一个地方研究,就知道真假了。所以理性思维提高首要的是改变信息获取结构。

出处

《这才是心理学(第10版)》(2018) 第一章 斯坦诺维奇 著 窦东徽/ 刘肖岑 / 人民邮电出版社

任正非今年罕见的接受了媒体的三场采访(2场1月份,1场5月份,原文见参考资料),每场讲话务实、简练、直指问题核心。任正非所体现的企业家精神值得我辈学习,做企业当做华为、做企业家当学任正非。人生只为一件大事而来,态度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学习完任总的讲话,结合当前实际及未来职业发展,总结以来内容。

格局。什么是格局,借阳志平老师的一句话说明:“格局意味着能与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产业的人交流。”任正非在三次谈话中并不是维护公司权威角度,而是有一说一,赞美美国企业。格局的提高意味着能够从更对维度看待一件事情,而不是站在原本自己的阶层上看待问题。

科学、理性、实事求是。美国政客不代表美国企业、爱国不等于煽起名粹主义、华为并不是向外界所说那样、自主创新并不代表关起门来搞建设,一切从零开始、5G离实际运用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每一句话都极具杀伤力,透露着任总对世界的思考,如果一个人对世界的思考不能够超越个人、家庭、公司等,那么他的思考就不是客观的,不客观就容易陷入狭隘。年轻时,总以为接触到的、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真相。当穷小子接触的信息增加、接触的人增加,才知道原来的思考是多么狭隘。总以为自己以为的世界就是别人以为的世界,用自己那点狭窄的知识去说服别人。以数据为中心、事实为基础、区分观点和事实,慢慢的会掌握更多“常识”,对事情的判断力也就提升了。

以客户为中心。这是华为一直强调的,如果一门生意根本就不能为客户带来实际价值,解决客户的问题,那么这门生意不会持久,也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更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在任正非看来,世界上所有科技企业的目标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告诉他们,迟早我们要与美国相遇的,那我们就要准备和美国在“山顶”上交锋,做好一切准备,从那时起,就考虑到美国和我们在“山顶”相遇的问题,做了一些准备。但最终,我们还是要在山顶上拥抱,一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的。

不论做什么生意,没有价值创造,不踏实干,不积累,永远走不出大格局。这样做生意会很艰难、永远不能获取超额回报。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基础研究。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把教育和基础研究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是罕见的。“用最优秀的人,教出更优秀的人”、“在穷不能穷教师“、”中国要踏踏实实在数学、物理、化学、神经学、脑科学……各方面努力去改变,我们可能在这个世界上能站起来”、“中国将来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教育手段的商品是另外一个事情,我认为最主要还是要重视教师,因为教师得到被尊重了以后,大家都想做教师”。民族之兴、在于教育,对一个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大学生的我深有感触。如果不从人上下功夫、整天只是喊口号,最终是走不长远的,甚至会永远落伍。如果一个国家不注重基础研究,不尊重科学,不尊重科学家,总想赚快钱,那么赚钱是不持久的。由此推知,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如果不做一些看起来无用的东西,最终能走多远?

专注,只做自己熟悉的事。这点和巴菲特只投资自己熟悉的企业很像。每个人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做,如果像一些上市公司有钱后,盲目扩张产业,最终结局会是怎样?人也一样,不要妄想什么都可以做,要遵从专业主义,甘坐冷板凳,”广积粮,缓称王“,缓慢而持久的好于短暂而迅猛的,因为你需要有能力接住这一切。

开放。封闭则死,开放则生。华为做设备把价格提高,目的是不压死下面的企业,每年自己能够生产芯片,但是也要向外国公司进口一半,和全世界的科学家协同创新,专利交差运用……。这一切无不体现华为的生意观,做生意总想拼个你死我活,实际上可以互利共赢。强大的组织不会有边界,生意也不该自我设限。

忧患意识,任何事情最好处想,最坏处做打算。

警惕资本,善用资本,但不要让门口的野蛮人毁了一盘好棋。

最后用一句话结尾:“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

参考资料

任正非接受外国媒体专访实录全文来了

任正非最新万字访谈,回应关于华为的一切

两万字,任正非采访全记录

end.

20190523

WOOP诞生

现代社会有想法的人很多,但是采取行动的少之又少。为什么会有很多想法,但不采取行动?年初、月初制定了各种计划,但年底、月末一总结,总是有很多没有实现。尽管如此,依然一年年的制定计划。

加布里埃尔·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反思心理学界广泛传播的一个观点:”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未来,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幅提高“。20年的时间,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美德两国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进行观察,实验涉及运动、减肥、饮食等不同方面,实验结果证明”积极的心态对改变行动没有多大帮助“。同时在1990年提出通过”心理比对“增强行动力。

woop是心理比对和执行意图相结合的产物,执行意图是什么?执行意图是加布里埃尔·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的丈夫彼得·M·戈尔维策(Peter M. Gollwitzer)1991年提出的一个概念,通过if……then……的形式增强人们的行动力。比如:如果我回到家很累,那么马上来到书桌旁,打开电脑开始写作。请看WOOP:

  • 愿望(Wish)。当天、本周、本月、本年想要实现的愿望,这个愿望实现起来有困难,但你感到能够实现。
  • 结果(Outcome)。实现愿望和解决心事后的最佳结果是什么?生动的想象结果。
  • 障碍(Obstacle)。找到在实现愿望过程中最严重的、内心的障碍。
  • 计划(Plan)。想一个最有效的方法规避那个障碍,采用“if……then……”。

如何使用

使用举例

WOOP看起来没有任何特别,但实践中就会发现它的价值。我认为WOOP的价值在于除了考虑目标外、更考虑了实现目标的阻碍因素,让人可以有一个最小行动指导。首先看两个书中的例子:

![image-20201012202152574](/Users/john/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typora-user-images/image-20201012202152574.png) image-20201012202209713

从例子可以看到,只需要四步便可以完成一个WOOP,指导一个行动。这个行动的跨度可以是一年、一个月、一天、也可以是更小的时间跨度。

下面再以学习编程为例:

  • 愿望:学会Python
  • 结果:用Python提高工作效率
  • 阻碍:看不懂代码而放弃
  • 计划:如果我晚上回到家里想到学Python就害怕,那么我就来到书桌前,打开Python开始写代码。

使用场景

WOOP对于行动的指导时间跨度是可以调节的,可以是上一秒WOOP,下一秒就采取行动,也可以是一年计划。WOOP的可以使用在需要采取行动的任何地方,更多的使用场景需要去探索。

提高行动力方法汇总

image-20201012202242221

![image-20201012202256270](/Users/john/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typora-user-images/image-20201012202256270.png)

有的事情,做和不做,差别慢慢就出来了;与其幻想宏伟的目标,不如马上采取行动,做了再说!积跬步,至千里,用时间赢得一切。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参考资料

成为行动派

如何成为内在动机驱使的人?

对科幻没啥感觉

一直以来我都不理解为什么身边的科幻迷谈起科幻电影、科幻小说神采奕奕,可能是因为我是文科生的缘故吧,对科技没啥感觉。自从逼着自己看了一系列美国科幻大片:《星际穿越》 《盗梦空间》《阿凡达》,书籍《三体》《流浪地球》《基地》后,对科幻有那么一点点感觉。科幻的价值在于,站在一个不同时空角度思考人类的未来,故事中描绘的未来看似陌生,但在人性层面总有想通之感。科幻带给人类一个不同的思考角度,阿西莫夫在《基地》中站在银河角度,每个行星只不过是银河中的一个省。一万年的暴乱,在谢顿经过心理史学计算后可以缩短到1000年,“基地”是人类未来演变的缩影。

三段谢顿危机

自从谢顿在银河边缘创建基地后,基地承载着建立新的银河的使命,在本书中共发生了三段谢顿危机:

  • 第一次谢顿危机,银河被异端事例攻击,最终靠着团结一心取得了胜利
  • 第二次谢顿危机,哈定通过宗教化解了周围四国的叛乱
  • 第三次谢顿危机,马洛通过自由贸易化解了危机

从基地呵护新的文明,团结一致克服危机,到依靠宗教,再到依靠自由贸易。这三段也隐喻人类如何把无序的世界组合为有序的世界,如何把凝聚人心。靠着共同理想信念可以维持30年,靠着宗教可以维持150年,靠着自由贸易可以维持更长的时间。

仔细想想,三次谢顿危机,代表着人类关系处理的三个层次,第一次是典型的部落形式、第二次是宗教渗透、第三次是自由贸易,经济全球化。从三次谢顿危机看,交往范围越来越广,而为了维护扩大了的社会交往秩序,则需要建立新的秩序。

基地本质是建立新的人类生存秩序

上文阐述了三次谢顿危机,三次谢顿危机化解的关键是建立新得秩序,调和新的矛盾和利益机制。读基地时诱发了我对政治、社会秩序新的思考。

原本总是忽略社会秩序,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后来接受了不一样的思想,渐渐明白:一切事物的背后都离不开对个体(群体)利益的思考。社会足够复杂,我们无法用学校教给我们的”正确答案“理解这个社会,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总是存在灰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阿西莫夫在《基地》中创造了一个新的环境,这个环境并不是与以往环境孤立,而是需要与以往环境相对抗。可以看到银河帝国时代的统治具有专治的特点,但是基地则与此不同,借助心理史学家的预测,以不同方式,将人类联系在一起,阳志平曾在阳志平 - 读书与心智向阿西莫夫致敬中提到,《基地》的伟大在于创造了不同于洞穴隐喻 的环境。请看洞穴隐喻 含义:

设想有这样一个大洞,通过一个长长的通道与外部世界相连,整个通道能够挡住任何阳光进入洞内。一组囚徒背对着出口,面向远处的墙壁。他们的四肢被套上了枷锁,并且他们的头颈也被固定住,无法转动,因此看不到他人,实际上也看不到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而只能够看到面前的墙壁。他们在如此的环境下终其一生,不知道其他任何东西。 在洞穴中,他们身后有一把明火。他们不知道自己和明火之间隔着与人一般高的土墙,在墙的另一边,人们头顶东西走来走去,东西的影子被火光投射到囚徒面前的墙壁上,人们的嘈杂声也回响到墙壁那边囚徒们的耳朵里。柏拉图说,这样一来,囚徒们一生中所感觉或经验到的唯一实在就是这些影子和回声。在此情况下,他们自然而然地会以为这些影子和回声成了全部的现实,他们能够谈论的,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对这种“现实”的经验。 如果有一个囚徒挣脱了枷锁,由于他一生在半暗半明中禁锢太久,只要他转过头来,就会感到痛苦不堪呆若木鸡,火光使他眼花缭乱。他会因此而手足无措晕头转向,只想转身重新面对墙壁,因为那里才是他所认为的现实。倘若把他从洞穴中完全带到光天化日之下,他更是两眼漆黑无所适从,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看东西或认东西。然而,要是在上面的世界呆久了再重新回到洞穴,他面对黑暗一时又会感到两眼漆黑,对于那些仅仅以影子和回声为现实的囚徒而言,他所经历的一切简直是天方夜谭。

阿西莫夫创造的基地,站在银河的视角思考问题,尺度足够大, 忽略了个体层面所形成的社会共识。而洞穴隐喻 的启示请看简书 - 基于洞穴隐喻的启示。创造一个新的环境,用一个新的故事,不知道谢顿的预言在千百年能否实现,但历代领导者总是能够招待结合点把星球上的人团结在一起。一种社会意识能够成为主流在于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且符合大多数人的共同价值追求。

思考的视角:不同维度切换

当你的思考视角是宇宙时,个体的命运或许显得不那么重要;而一个问题的答案,在本层次往往是无解的,需要上升层次,即所谓的降维打击。科幻传递了一个新的思考方法,即把时空视角拉到足够大,并以此为参照点去观察当前境地。同理,如果追求的是千秋万代,那么当前的困难算得了什么;相反追求的是及时享乐,何必对未来有过多的思考?当前人的焦虑,假如目光长远,把当前当做积累未来竞争力必经之路,会少很多焦虑,也会更明白该做什么。炒股时也太多被短期的市场情绪所影响。

讲故事

故事是人类所必须的,当你创造一个新的故事,并能够让人完全沉浸,那么这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故事具有很强的带入性,当事人将会进入新的角色,激起英雄气概,底层情感。那时,都会迷糊,何谓真实,何谓梦幻。

愿你我都能够创造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一起在故事里面玩耍。

end.

强调逆袭的不是励志片,是鸡汤,真正的励志片是把梦想打碎,依然面对现实,平凡总有属于平凡的伟大。

这像一部励志片,但又不是,知乎上最高赞的回答把其定义为讲家庭的片子,先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片子,看后的人都会被某个情节打动。

这部电影围绕着女主人翁和男主人翁的“自我救赎”展开,男主人翁最后放弃了对拳击的执着,踏上了另外一种生活;女主人翁在男主人翁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拳击梦,最后哪怕没有获得冠军,但至少她获得了该有的荣誉,对她来说这一生是值得的。

她出生底层,13岁开始当服务员,唯一的爱好是拳击,想通过拳击出人头地;他当了一辈子的拳击训练师,对拳击有着超出常人的热情,“在多一两场你就可以参加决赛了”最终他培养的拳击手找了其他经纪人,并且获得了冠军,每周给女儿写信,但永远收到的都是退信。

“我不招收女生”最终他还是招收的女主任翁,他说可以帮她实现梦想,但是必须听他的任何话,不得不说男主人翁在拳击上的确优秀,在他的训练下,女主人翁的拳击技术突飞猛进,获得了无数的奖。如果故事这样发展下去,那就没什么值得看的地方。

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对两个个体的刻画,出生底层的女主人翁(麦琪)唯一的梦想是获得拳击冠军,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也是她一辈子的宿命,为了这个梦想付出了代价,我不知道她最终获得了什么,但是她可以自豪的说:我已经来过这个世界,获得了该获得的东西。正如影片中的一段对白:

麦琪走进那扇门的时候,除了胆量她一无所有。她没有实现梦想的机会。一年半以后,她却能够争夺世界冠军,这是你的功劳。**每天都有人死去,拖地的时候,刷碗的时候。但是你知道他们脑海里最后一刻闪现的是什么吗?“我从来没有过机会”。

我不能像现在这样,不能在成就那么多以后,这样度过余生。我已经见识了整个世界,人们高呼我的名字,他们为我欢呼。我上过杂志,这些都是我从前想都不敢想的。我生下来的时候非常轻,我爸爸说我是摸爬滚打才来到这世上,所以我也一定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是我唯一的心愿。我得到了我想要的,全部都得到了,请不要让他们从我身边再一点点拿走。别让我一直躺在这里直到再也听不见人们的欢呼。

法兰基(男主人翁)的形象多少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对拳击手强调最多的是要保护好自己 ,花了8年时间培养的拳击手因为太想成功,最终去找了其他经济人,最终也或得了冠军。男主的形象正如影片开头描述:打出最后一记重拳最好的方式是退后一步,但是退后太多,你已经推出比赛了。男主善良、做事谨慎,不愿拳击手冒险参加比赛,我搞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他的女儿始终拒收他写的信,为什么他要一直去教堂忏悔,其中深意暂时不理解。

image-20201012201717244

![image-20201012201729416](/Users/john/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typora-user-images/image-20201012201729416.png)

这是一部好片,跳出了传统的励志套路,给人留下很多思考,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看的电影,不同的人生阶段看,会有不同的收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