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核心思想:成长型心智;核心概念:自我决定论、内在动机。中文翻译为《成功,动机与目标》,英文名为 Succeed,How We can Reach Our Goals ,从中也可以猜出本书的主要内容,Succeed and Goals、How to reach。

目标是什么

阅读全文 »

科学的三大条件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不是科学?斯坦诺维奇看来“心理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因为心理学研究领域宽泛,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学科,但实际上心理学是一个学科的原因是其科学性。

阅读全文 »

任正非今年罕见的接受了媒体的三场采访(2场1月份,1场5月份,原文见参考资料),每场讲话务实、简练、直指问题核心。任正非所体现的企业家精神值得我辈学习,做企业当做华为、做企业家当学任正非。人生只为一件大事而来,态度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学习完任总的讲话,结合当前实际及未来职业发展,总结以来内容。

格局。什么是格局,借阳志平老师的一句话说明:“格局意味着能与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产业的人交流。”任正非在三次谈话中并不是维护公司权威角度,而是有一说一,赞美美国企业。格局的提高意味着能够从更对维度看待一件事情,而不是站在原本自己的阶层上看待问题。

阅读全文 »

WOOP诞生

现代社会有想法的人很多,但是采取行动的少之又少。为什么会有很多想法,但不采取行动?年初、月初制定了各种计划,但年底、月末一总结,总是有很多没有实现。尽管如此,依然一年年的制定计划。

阅读全文 »

对科幻没啥感觉

一直以来我都不理解为什么身边的科幻迷谈起科幻电影、科幻小说神采奕奕,可能是因为我是文科生的缘故吧,对科技没啥感觉。自从逼着自己看了一系列美国科幻大片:《星际穿越》 《盗梦空间》《阿凡达》,书籍《三体》《流浪地球》《基地》后,对科幻有那么一点点感觉。科幻的价值在于,站在一个不同时空角度思考人类的未来,故事中描绘的未来看似陌生,但在人性层面总有想通之感。科幻带给人类一个不同的思考角度,阿西莫夫在《基地》中站在银河角度,每个行星只不过是银河中的一个省。一万年的暴乱,在谢顿经过心理史学计算后可以缩短到1000年,“基地”是人类未来演变的缩影。

阅读全文 »

强调逆袭的不是励志片,是鸡汤,真正的励志片是把梦想打碎,依然面对现实,平凡总有属于平凡的伟大。

这像一部励志片,但又不是,知乎上最高赞的回答把其定义为讲家庭的片子,先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片子,看后的人都会被某个情节打动。

阅读全文 »

对比(Contrast)

对比的基本思想是,要避免页面上的元素太过相似。如果元素(字体、颜色、大小、线宽、空间等)不相同,那就干脆让他们截然不同,要让页面引人注目,对比通常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正是它能够使读者首先看这个页面。

阅读全文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