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在《易经杂说》中指出《易经》有“三易”原则,即变易、简易、不易。

所谓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佛家称为“无常”。

所谓简易,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皆有道理,不管宇宙万事万物如何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所谓不易,是指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永远不变的东西。

面对极度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世界,人类总想寻找某种确定性,但大脑并不善于处理大量的信息,所以需要把信息简化为模型、图表、原则、清单等。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如是说:「all in 在不变的事物上」。

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追求普世智慧,《穷查理宝典》详细的介绍了芒格的投资理念、思维方式等,是一本经典书籍。本书最大的价值是从大量证据中总结了芒格投资与人生智慧的七大原则,虽带有作者本人的评论,但没有偏离芒格的本意,就这一点远远好于世面上充满陈词滥调大量脑补的书籍。可文章过于破碎,在阅读体验上不是很好。

images.jpg

芒格的原则

原则 一 :让问题简单化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是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被称为“华尔街教父”,芒格遵从价值投资。价值投资即购买安全边际足够大的股票,这个原则足够简单,但是遵从这个原则并不简单,所以需要形成「训练有素的反应」。

原则二:告别从众的愚蠢

要做市场的主人而不是市场的仆人,追涨杀跌式的操作并不符合价值投资。股票应看做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购买价格远低于价值的股票。

原则三:领悟常识的价值

孤立的知识,片面的知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芒格推崇多元思维模型,学习不同学科的重要思维模型,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你必须了解重要学科中的重要概念,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使用,而不是少数几个。多数人只接受过一种模型的训练,比如经济学,并试图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你知道那句老话:在手握锤子的人眼里,万事万物都像是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笨办法。

芒格追求的普世智慧能更全面的看待事物,一个人的教育需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部分结合。那么21世纪最需要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是什么?从哪些学科中可以获得?这点上我比较推崇阳志平老师构建的21世纪五大元学科,个人而言,在实践中确实感受到了全面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但也感受到了在专业上的不足,未来需要不断增强这两个部分。

image-20201012195415152 image-20201012195438837

图片来源:其来有自思维学院

原则四:走出直观判断的误区

认识和避免大脑认知偏差,建立纠错机制,芒格总结了人类误判心理学,其中有很多反常识的地方,值得反复学习,直到内化。

原则五:眼光放长远

一切皆时间的变量,最有威力的莫过于形成时间复利,去做那些能够让你不断升值的事情,而不是获取及时满足。这些事情包括广交益友、多读好书、锻炼身体、完善个人品质(果敢、诚信、审美)。人们往往轻视十年能够改变的东西,但过分高估一年能够实现的东西。所以,把眼光放长远。

原则六:抓住变化的本质

按照书中的说法,格雷厄姆式的价值投资需要抓住以下可变因素:企业价值、安全边际、买多少、何时买、何时卖、错误定价时all in、企业护城河。

总结起来,做一笔投资需要搞明白企业估值、企业护城河、买点、卖点等关键信息。

原则七:珍视声誉和诚信

买下一家公司是第一步,重要的是管理。资产配置是第一步、其次是薪酬体系设计、管理人员选取、护城河拓宽等。在这方面3G资本赋能式投资是非常好的实践。

护城河的5大要素

芒格和巴菲特在投资时,希望购买护城河深的企业,在他们看来企业的护城河由以下5大因素决定:

  • 供给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边际成本不断下降,可获得成本优势,或者可以实现规模经济的企业均是有潜力投资的企业。
  • 需求侧规模经济(网络效应)。市场足够大,包括购买人数、频率、客单价等信息。
  • 品牌。品牌是无形资产。
  • 监管。占据价值链关键环节、制定行业标准。
  • 专利与知识产权。

可以进一步参考战略控制指数

image-20201011113110263

结尾

变为常态,唯有长时间投入到“不易”的事物上,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扩展阅读

《穷查理宝典》

《查理•芒格传》

《 查理·芒格的智慧》

《Seeking Wisdom》

上述四本书的简介见 开智书单|如何掌握多元思维模型?学习芒格好榜样

2019年2月8日23:07

如果把一切才能集中用到一个目标上,可以取得那么多成就。 ——柳比歇夫

image-20201012194550396

有这么一个对时间特别”吝啬“的人,精确的计量做每一件事所花费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并且连续记录了56年。即使是面临战争,政治上的迫害,甚至是孩子在战乱中去世都没有打乱他的时间节奏。当有人问到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人生短暂为何研究蠕虫的构造,他很惊奇:“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而《奇特的一生》的主人翁把时间当成具体的事物,并试图掌控,他的时间是有形的,是爬行在笔下的文字。

产出丰硕

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柳比歇夫一生产出惊人:共有70多本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业余时间研究地蚤分类,还有各种科学回忆录。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相当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1 2]。

柳比歇夫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并在之后的56年不断完善,这是柳比歇夫最为人所知的地方,也是《奇特的一生》本书被众人推崇的原因。

image-20201012194649718

柳比歇夫的秘密武器

读本书在思考,柳比歇夫一生高产的秘密武器是什么?时间统计法对现代人价值何在?多数人看到的是柳比歇夫每日统计时间,每月汇总,每年汇总分析,制定5年计划等,于是便盲目的实践,结果并未对时间管理起到多大作用,带来的却是时间流逝后的伤感。

柳比歇夫在时间管理上的秘密武器不仅仅是”时间统计法“,更是做“时间统计法”背后的意图以及自律能力。

时间统计法

日报、月报、周报。

每天以日期+事件+花费时间记录当天时间花费,柳比歇夫把每天有效工作时间定为10小时,分为3个单位,对应在三类工作任务上,每日时间记录不掺杂感情,每日时间记录只用几分钟,但产出是惊人的。

每月小结、年终总结把所有干了的事收集起来,分门别类,加以计算。从书中摘抄部分感受一下:

…… 1966年,第一类工作共计1906小时,原计划为1900小时。与1965年相比,增加27小时。平均每日5.22小时,即5小时13分。 某年年度总结:游泳43次,娱乐65次。

对时间进行统计的最直接的好处是:会增加对时间的敏感度,柳比歇夫在不看钟表的情况下,对每项工作花费的时间能够精确到分钟。对时间的敏感,能够提醒注意时间的利用。

分门别类的资料收集

柳比歇夫需要管理大量的文献,事件,柳比歇夫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日期、姓名、事件的标签,把资料、照片等种种材料合理的保存在头脑中。在需要的时候,就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那样,从脑中找到对应的学科。

树形结构是最适合人脑的知识储存方式,柳比歇夫把大量的资料分门别类的编码储存,能够帮助他记忆众多的学科知识。同时模块化的储存,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串联互通,更容易产生创造性成果。

时间统计法的背后

本书作者格拉宁结尾时说:

看来应当由每个人自己来制定自己的时间使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的度过。

本书开篇编者也谈到:

真的,”时间统计法“一点都不稀奇,甚至太过枯燥了。而柳比歇夫能56年如一日地坚持,为什么?其实这和技巧无关,而跟人生志向、人生目标密切相关。因此,本书对我们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引发人们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该如何规划。

柳比歇夫最大的秘密是——如何生活得更好。想想看,一个人如何能56年如一日的做一件事?那一定是这件事和其人生意义相联系,是内心不竭的动力在驱使。柳比歇夫清楚自己活着的目的,在28岁就设立了人生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当然柳比歇夫的一生也并非仅仅是以成就为导向,字里行间更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那是一种难以描述但可以感受到的生命态度。

打造个人秘密武器

看待时间的视角

对于时间的感知可追溯到上小学时学的文章《和时间赛跑》《匆匆》,越长大越感到时间的珍贵,可仍然有很多时间在指缝间匆匆溜走,这也产生疑惑:我们应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时间?

柳比歇夫把时间当成金钱,从收入和支出两条渠道进行统计,最后计算出向目标前进了多少。每个人都希望在过往时间中留下那么一两个到老了或临死时值得回忆的瞬间,时间很珍贵,但能够留下的却只有少数,但那样就足够了。

如果在看待时间上,能够站在足够长的时期并且把每一天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会不会对时间更加珍惜?或者如柳比歇夫把时间当成可测量的具体事物,对时间的感知也许和你现在的感知就不一样了。

拉出你的时间周期

在时间周期上很认同阳志平老师的观点,以12年为一个周期,集中培养四个核心技能。每3年集中培养一个核心技能,每18个月制定一个突破口,每3个月养成一项好的习惯。对于时间的规划,一定要长远+短期相结合,充分利用时间复利,想想,社会上有多少人能够10年如一日的学习培养某项技能?再看柳比歇夫对时间的感觉:

柳比歇夫很早就意识到,达成人生目标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所以他不断的从生活照挖掘时间。

对待时间的思考,就是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要能够掌握自己的时间,不然你将会被周围的事情拖着走,久而久之也就变为一个庸人了。

养成好的习惯

由于受生活环境、教育等的影响,在时间规划上并不能够一下就找到最终的方向,此时养成好的习惯比较重要。好的习惯包括思维习惯、阅读习惯、信息获取习惯等底层逻辑,同时借助外部群体推着自己前进。当然最终要的是做一个内在动机驱使的人。

总结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对时间的感知、珍惜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要让自己有越来越多可自主控制的时间,眼光长远,给自己制定一个10年计划,充分利用时间复利。

在时间利用上,做事有始有终,不要半途而废。

借助同侪压力,推着自己更快的前进。

养成每日反思、每周复盘、每月复盘,每年做计划的习惯,试试看或许你的生活就此不一样。

参考资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