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是指组织通过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保持创新能力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型组织的一些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的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和舍恩(D.A.Schon)在1970年代提出,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练》从五个方面对学习型组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003年4月2日,作为组织理论创造者之一的马奇在布达佩斯大学经济学与公共行政管理大会上就组织是如何学习的?能否通过提高组织学习的速度和精度培育组织智慧?两个问题进行了阐述。马奇一辈子都刻意与实务界保持距离,在学术的象牙塔里自由穿梭,本文看似无用,但对于理解复杂不确定时代组织适应具有很好的价值。

阅读全文 »

平克在《风格感觉》中这样评价写作:“作者看到了读者没有看到的东西,引导读者视线,使读者自己发现它。写作的目的是呈现不偏不倚的事实。当语言与事实一致时,写作便成功了;成功的证据便是清楚和简洁。”《认知尺度》一书的十二位演讲者分别从时空尺度、思维尺度、人生尺度向读者呈现不同的思考视角。每一个演讲如同一缕阳光,照亮读者未曾触及但努力触及的地方。

阅读全文 »

2019年3月5日褚时健于玉溪市人民医院病逝,对褚时健的些许了解来源于《年轻人,你太着急了》《褚橙你也学不会》后来又拜读了《褚时健传》。褚时健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两个字认真、谱气 ,我也时刻用这两个字警醒我自己。

下面这段话是我对褚老印象最深的地方,请看:

阅读全文 »

这不仅仅是一本写给程序员看的书,也不仅仅是一本写给创业者看的书,更不是一本口号鸡汤满布的书籍。这是一本关于创造的书,一本写给未来创造者看的书。本书总共十五章,我尝试把其划分为四个部分并从四个部分理解本书,这四个部分是:另类思维、创业与财富、设计者的品味、编程技术。

另类思维

阅读全文 »

正如本书开篇所言:

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分布不均等;信息不再饥渴,而是已经过载。学如逆水行舟,但信息汪洋,怎能乘独木舟?因此,你需要用信任来过滤信息,站在时间源头,看潺潺溪流,肆意大海。

阅读全文 »
0%